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练文以析其辞,观象以综其理——评凌逾《跨媒介香港》

发布时间:2018-03-19 23:05

  本文选题:凌逾 切入点:跨媒介叙事 出处:《华文文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凌逾的《跨媒介香港》以文本内部观察的方式,发现了香港文学的纹理和肌理,并深入到香港文化层面,探寻香港文学跨媒介现象的成因。该著的价值在于,一,对香港文学跨媒介叙事的个性素描,对海派、台派跨媒介叙事研究具有范式意义。二,香港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对于跨媒介叙事诗学的建构具有理论引导价值。三,提醒文学研究应该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和宽阔的心胸,给予跨媒介叙事更多的注意力。四,揭示跨媒介叙事创意为文学叙事的艺术形式增添摇曳风姿,日臻丰富和完善的形式,有时候会比内容更具有历史的甚至艺术伦理的价值。五,由此引起的跨媒介叙事诗学之思,可能会引发叙事学诗学建构的新趋势。
[Abstract]:Ling Chao's "Cross-Media Hong Kong" has discovered the texture and texture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in a way of internal observation in the text, and went deep into the cultural level of Hong Kong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cross-media phenomena in Hong Kong literature. The value of this work lies in:. The personality sketch of cross-media narration in Hong Kong literature and the cross-media narrative research of Shanghai school and Taiwan school have a paradigm significance. Second, the cross-media narr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has theoretical guiding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media narrative poetics. It reminds literature research that i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ross-media narration with a more tolerant attitude and broad mind. Fourthly, it reveals that cross-media narrative creativity adds a flickering air to the artistic form of literary narrative. The rich and perfect form sometimes has more historical and even artistic ethical value than the content. 5. The thought of cross-media narrative poetics may lead to a new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rrative poetics.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西方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0年代)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4FZW002]
【分类号】:I20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登翰;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关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及其相关话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3期

2 杨匡汉;学术语境中的香港文学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2期

3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20年[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4 古远清;为重构香港文学多元化生态的努力和收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陶德宗;评世纪之交的香港文学[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钱虹;香港文学:由“弃婴”到“公主”——1979—2000年香港文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计红芳;内地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9 白杨;;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世纪之交香港文学的主题与叙事策略[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10 计红芳;;改版前后的《香港文学》[J];当代文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2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何晶;;知识分子如何介入公众媒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文豪;也斯 香港文学的形塑人[N];文汇报;2013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在边缘地带艰难行走[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强调人文关怀”[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邹广胜;香港文化的悲与喜[N];光明日报;2013年

5 葛亮;香港文学的“怀旧性”[N];文艺报;2013年

6 白舒荣;香港文学郁郁葱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N];文艺报;2007年

8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石剑峰;也斯谈香港文学往事[N];东方早报;2010年

10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的“无奈”与精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清秀;香港文学:一种城市文学形态[D];兰州大学;2012年

3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原;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鹏;黄灿然的香港书写[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靓;从1950年代香港青年报刊看香港文学本土化进程[D];山东大学;2013年

4 孙利华;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D];苏州大学;2011年

5 白娟;香港都市生态的观察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天益;从有界到无疆[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6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36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