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佚文三篇
本文选题:何其芳 切入点:《雷雨》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关于《国仇》来谈与戏剧有关的事物这在我是第一次。因为对于戏剧,我是一个千重门外的门外汉。然而《国仇》的作者星辉君却把他的原稿拿来我看。说句实话,舞台上的剧我虽少看,纸上的剧我却是碰到了也就看的,犹如看印在纸上的文学中的旁的文艺一样。因此我就把《国仇》看了下去,而且当星辉君来拿他的原稿时,我还大胆的说出一点我读后的意见。
[Abstract]: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talk about things related to drama. Because for drama, I am a layman at a thousand gates. But Xing Huijun, the author of the Enemy of the Nation, shows me his original manuscript. Tell me the truth. Although I seldom read the drama on the stage, I see the play on the paper as if I had seen the literature and art next to the literature printed on the paper. Therefore, I read the enemy of the country, and when the star Huijun came to take his manuscript, I am also bold to say a bit of my opinion after reading.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应光 ,何休 ,陶德宗;第二届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白苇;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第二届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保生;“何其芳现象”再批判——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第二次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宫玺;美丽的夭亡[J];咬文嚼字;2003年01期
5 万龙生;何其芳旧体诗创作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童龙超;对诗歌定义“公式化”问题的反思——以何其芳诗歌定义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7 封英锋;陶德宗;;何其芳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8 ;纪念何其芳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座谈会[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9 程凯;;纪念何其芳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座谈会侧记[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10 王钰璇;李丽萍;;近五年何其芳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怡;;“何其芳特征”与东方色彩——论何其芳前期诗歌的中西融合[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2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北塔;;述论何其芳诗的英文翻译[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尚哲;;何其芳的诗歌创作及其发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5 郝明工;;何其芳同志与共和国文学运动——从一个人的文学境遇看一个社会的文学运动[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下)——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7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中)——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8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上)——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10 谭德晶;;《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影响[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永权;他就是一首大诗[N];文艺报;2011年
2 呼岩鸾;寻找诗歌的地址[N];人民日报;2010年
3 对话主持人祝晓风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本报记者 记录整理 本报记者 杨赛;时代与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王水照 侯体健;文学所“何其芳时代”杂忆[N];东方早报;2013年
5 华光;数十年记忆 人间情谊[N];文艺报;2011年
6 李舫;杜书瀛——像大自然一样真纯[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雪伟;何其芳的延安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乜;论何其芳诗歌与晚唐诗风[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晓云;论何其芳的新诗理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兴祥;论何其芳的唯美追求[D];扬州大学;2010年
4 彭云;何其芳的新诗理论初探[D];苏州大学;2006年
5 冯雷;何其芳“艺术自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进;何其芳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林美钦;“何其芳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荣;何其芳前后期创作转变的原因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9 赵静;何其芳文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10 袁飞舟;梦里云烟芬芳满园[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9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3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