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早期新诗理论中的“修养”与“源泉”论
发布时间:2018-04-04 13:01
本文选题:诗体大解放 切入点:新诗发展 出处:《文艺争鸣》2017年08期
【摘要】:正1919年10月,胡适在上海《星期评论》杂志上,发表长文《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第一次正面阐述了"新诗"的内涵:"中国近年来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1))依照朱自清的说法,这篇文章在当时"差不多成了诗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2)),规划了新诗发展的方向。由此,从"旧诗的镣铐中"如
[Abstract]:In October 1919, Hu Shi appeared in Shanghai's Weekly Review magazine.Published a long article on New Poems-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for the first time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New Poem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inese New Poetry Movement in recent years can be regarded as a great liberation of poetry."Because of the liberation of this layer of poetry, rich materials, precise observation, advanced ideals, and complicated feelings can only go to the poem. "according to Zhu Ziqing,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almost became the golden rule of poetry creation and criticism" and plann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w poetry.Thus, from the shackles of the Old Poems, such a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项目批准号:16ZDA24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劲松;;先锋与传统的交相辉映 读王飞跃的“国粹派”诗歌[J];开放导报;2007年02期
2 骆寒超;;论“五四”时期的诗体大解放[J];文学评论;1993年05期
3 黎志敏;;从“白话语词入诗”到“诗体大解放”——胡适新诗主张的形式问题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4 李国辉;;1919年之后诗律价值回归的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国辉;;1919年之后诗律价值回归的探析[J];文学前沿;2009年01期
6 赵黎明;;“诗体大解放”与“原型”的限制——闻一多、朱光潜新诗格律论的文化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骆寒超;论现代自由诗[J];浙江学刊;1984年03期
8 钱仓水;;自由诗漫论[J];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宋星;;“破坏”与“建设”之间——论胡适新诗文体理论[J];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艺丹;中国现代早期白话诗的音韵、语义、体式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丙莹;;郭沫若与闻一多新诗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本文编号:1710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