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鹗对《红楼梦》文本的体认及缘由——以《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为中心
本文选题:高鹗 切入点:红楼梦 出处:《红楼梦学刊》2017年05期
【摘要】:《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一诗先从《红楼梦》卷首的作者"自白"起意,以贾宝玉的"闺阁"经历及折桂后出家之举为书写中心,正合《红楼梦》所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情节安排与主体内容。故该诗言及的重点是高鹗校订《红楼梦》时对小说文本的体认感受,从而注意到《红楼梦》对"万花丛里日高眠"等"闺情"的书写。这种体认除了高鹗信从《红楼梦》的作者"自白"外,亦是其生平经历与《红楼梦》所写相联系而产生共鸣情感的结果。据此看来,《红楼梦序》等文所言高鹗进行校订时系"补遗订讹"而非"续写",是可信的。
[Abstract]:A poem begins with the author's confess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aking Jia Baoyu's experience of "boudoir" and the act of becoming a monk after folding Gui as the writing center, which is exactly in line with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cause of the color of the emptiness."The plot arrangement and main content from color to emotion, from color to color, to self-color Wukong.Therefore, the emphasis of the poem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text when Gao E revise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us noticing the writing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other "boudoir feelings".This recognition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Gao's confession from the author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ut also the result of his life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writing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refore, it is credible to say that Gao E's revision is a "supplementary error" rather than a "continuation" as stated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近代“苏州奇人”黄人及其〈中国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2017M611918)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辨正》(项目编号:15FZW05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忠;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查金萍;;对“接受史研究”应在宽容中接受——与袁晓薇博士商榷[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宫白云;;接受史[J];延安文学;2014年02期
4 宫白云;;接受史(七首)[J];诗歌月刊;2014年03期
5 黄斌;;对电影的个人接受史[J];长江文艺;2006年11期
6 黄明;有自己作为的“接受史”——《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在接受史研究上的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郭自虎;;从作家并称的接受分野看文学接受史中的道德评价因素[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8 陈文忠;;走出接受史的困境——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陈文忠;;为接受史辩护——《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J];文学与文化;2011年03期
10 蒋佳妮;;刍议李清照接受史[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阅读和替代阅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孙妙凝;从接受史角度研究李清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陶喻之;“张骞泛槎”典故唐代接受史[N];东方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捷;《山海经》接受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诗接受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娇娇;接受美学视域下《阿Q正传》接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束振文;韩愈的《史记》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王彬;《怀旧》接受史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郭晓明;司马相如接受史——汉魏晋南北朝时期[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兵;清真词接受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莹;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及未来走向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伟;李清照接受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董继兵;阮籍诗歌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凤侠;六朝阮籍《咏怀》诗接受史[D];清华大学;2006年
10 苏俊yN;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7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1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