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诗学的发生与限度
本文选题:新诗 切入点:现代化 出处:《北方论丛》2017年04期
【摘要】:现代化先后经历欧化和西化的修正,由工业、经济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承载了中国文艺复兴的想象。新诗现代化属于理想主义范畴的现代性话语,与民族国家的现代进程与文化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当它启蒙具体化为复杂形式的创造与接受,现代化诗学也就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合法性基础。新诗通过解构音韵、格律、抒情等规范突破传统诗歌知识谱系,但在学习西方技巧与经验时面临文化本位迷失困境时,传统资源又经常被当成补救的武器而启用,这一点构成了"现代化诗学"的边界与限度。
[Abstract]:Modernization went through the revision of Europeanization and westernization successively, from industry and economy to culture and literature, carrying the imagination of Chinese Renaissance.The modernization of new poetry belongs to the modern discourse of idealis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dern process of nation-stat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when its enlightenment is concretely translated into the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mplex forms.Modern poetics also establishes the legitimacy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New poetr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oetry knowledge genealogy by deconstructing the norms of rhyme, rhythm and lyricism, but when learning western skills and experiences, it is often used as a weapon of remedy when it is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cultural standard loss.This constitutes the boundary and limit of modern poetic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思敬;二十世纪新诗理论的几个焦点问题[J];文学评论;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龙扬志;;现代化诗学的发生与限度[J];北方论丛;2017年04期
2 师力斌;;自由诗的自由与难度——兼谈吴思敬的新诗自由观[J];湖南文学;2015年05期
3 邓艮;;谁的“现代”? 怎样的“诗”?——论现代新诗的基本立场与平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唐毅;《诗的格律》:中国现代诗学的双重意义[J];天府新论;200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姜耕玉;;新诗的文本意识与形式重建[J];诗刊;1998年02期
2 张天来;;规范本体,剪裁浮词——’97中国新诗形式美学研讨会纪要[J];诗刊;1998年02期
3 徐迟;;新诗与现代化——在诗歌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J];诗刊;1979年03期
4 卞之琳;;谈诗歌的格律问题[J];文学评论;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慈恩;;新诗现代化历程的和谐与融合[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01期
2 冯中一;;探寻新诗现代化的踪迹[J];山东文学;1980年11期
3 罗昌智;挣脱羁绊的蜕变与永难止遏的演进——20世纪中国新诗现代化之检讨[J];江汉论坛;2003年01期
4 ;中国新诗现代化研究笔谈[J];中州学刊;1997年04期
5 漆福刚;;朱自清的新诗诗论思想——论其在新诗现代化道路上的开拓性贡献[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6 刘扬烈;鲁迅与中国新诗现代化[J];重庆电大学刊;1996年04期
7 钟俊昆,何铁安;论台湾新诗现代化的二道难题[J];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8 李进;;以《春》为例透视“九叶诗派”的新诗现代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刘扬烈;;方敬赋体诗论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邵朝杨;;论新批评理论与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理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姚丹;;情感与诗性洞察力——1940年代新诗现代化的浪漫基底(摘要)[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金慈恩;;新诗现代化历程的和谐与融合[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3 刘扬烈;;鲁迅与中国新诗现代化[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4 李怡;;“现代化”与中国意义——重读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思想[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士强;;“复杂性”:观照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理论的一个视角——并由此看现代主义诗歌建国以来的发展道路[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仨仨;新诗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龙杨志;1940年代新诗现代化诗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尹燕;九叶诗派抗战时期的“新诗现代化”构想与艾略特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却景好;论五四新诗的民间性[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青松;“新诗戏剧化”的理论建构及其诗学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9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1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