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汪曾祺佚文一束
本文选题:汪曾祺 + 什么路 ; 参考:《新文学史料》2017年04期
【摘要】:正一、致某兄~①××兄:我的习惯是先把信封写好然后再写信。而在信封上写了"上海中正"四个字之后我迟疑了一下,我记不清是中正什么路了。是不是中正"中"路呢?想了一想,觉得大概不错。至于"三八四号"则是非常之熟,觉得毫无问题的。于是不能不慨然有感,我离开这个地方真有不少日子了。不往这个地方写信也不少日子了。离开这个地方是没有法子,不往这个地方写信则是我应当负责的!写下这个地名之后,我从心里涌出一种感情。什么样的感情
[Abstract]:To a brother 1 脳 1: my habit is to write the envelope first and then write it. After writing "Shanghai Zhongzheng" on the envelope, I hesitated. Is it the Zhongzheng "Zhong" Road? After thinking about it, I think it's probably good. As for the "three eighty-four" is very familiar, think there is no problem. So I couldn't help feeling impassioned. I've been away from this place for a long time. It's been a long time not to write to this place. There is no way to leave this place, and it is my duty not to write to it! After writing down this place name, I gush a kind of emotion from the heart. What kind of feelings?
【分类号】:I207.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学武;汪曾祺散文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陈曙红;《论汪曾祺的“随遇而安”》(硕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3 陈军;谨严笃实 平和冲淡──评《汪曾祺传》[J];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12期
4 陈海英;人间至爱者——论汪曾祺[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刘明;汪曾祺散文创作的民间性阐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姜韬;汪曾祺梨园小说初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7 赵瑞洁;浅议汪曾祺作品的心理蕴涵性[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仕永波;汪曾祺的散文观探析[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9 汪修荣;;《人间草木》再现永远的汪曾祺[J];全国新书目;2005年05期
10 ;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J];名作欣赏;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季红真;;论汪曾祺人文精神的血脉源流——《汪曾祺论》第一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杨鼎川;;汪曾祺40年代两种不同调子的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张新颖;;沈从文谈汪曾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4 夏元明;;一源三水:《桥》、《边城》、《受戒》比较略论[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超然 绥化学院教授、燕山大学兼职教授;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的文化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杨红莉;汪曾祺“改写”的意义[N];文艺报;2004年
3 虞金星;老舍与汪曾祺:一颜百年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陆建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N];文学报;2010年
5 汪修荣;永远的汪曾祺[N];光明日报;2005年
6 丁帆 翟业军;陆建华《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读札[N];文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楚楚 凌鹏 聂超 王鹏;于社会有益 于人心有补[N];扬州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早;汪汪地向前流去[N];深圳商报;2012年
9 肖朴;汪曾祺的题画诗[N];青海日报;2001年
10 王山;江苏高邮举行“永远的汪老”系列活动[N];文艺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岩;论汪曾祺散文的诗性建构[D];华侨大学;2016年
2 李婷;汪曾祺戏剧创作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尤作勇;啜饮人间况味——论汪曾祺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慧;精神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潘秀芹;沈从文、汪曾祺散文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燕;诗意·多元·和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13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1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