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介文化的批评标准与叙事逻辑
本文选题:新媒介 + 网络语言 ; 参考:《中州学刊》2017年03期
【摘要】:新媒介的崛起给当代文化的生产、传播与消费造成了巨大冲击,由于主体的"隐匿"和"弥散",大众由卑微的"受众"变成尊贵的"用户",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更是将信息公共空间变成率性而为的话语狂欢之地。在工具理性与技术逻辑所主宰的新媒介文化语境中,网络写作者渐渐弱化了对诗性智慧与审美意味的感知能力。新媒介文化批评也相应陷入标准混乱、价值迷失的困境之中,尤其是在网络文学领域,作者匿名和主体性虚位消解了传统写作的责任、良知、使命感、意义追问等价值依凭和审美担当等人文理念。因此,新媒介文化的价值导向研究和健康向上的批评引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
[Abstract]:The rise of new media has caused a hug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Due to the "concealment" and "dispersion" of the subject, the masses have changed from a humble "audience" to a distinguished "user", WeChat. Self-media such as Weibo turn the public space of information into a place of spontaneous discourse carnival.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culture dominated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technical logic, network writers gradually weaken their perception of poetic wisdom and aesthetic meaning. The new media culture criticism has also fallen into the dilemma of standard confusion and lost valu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literature, the anonymity and subjectivity of the author have dispelled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ence and mission of traditional writing. Such humanistic concepts as value dependence and aesthetic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value-oriented study of new media culture and the healthy and upward guidance of criticism have reached a critical jun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星辉;;网络文学语言的四个特性[J];求索;2010年06期
2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南帆;游荡网络的文学[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夏;;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热潮刍议[J];文学教育(上);2017年08期
2 欧阳友权;喻蕾;;网络文学批评史的问题论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孙英馨;;网络文学中的时代新变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05期
4 张靖妍;;网络文学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J];新校园(上旬);2017年05期
5 陈定家;;试论新媒介文化的批评标准与叙事逻辑[J];中州学刊;2017年03期
6 段然;;网络文学语言问题探析——以《1990,x门》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7 李遇春;朱一帆;;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8 胡友峰;;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J];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9 欧阳婷;;网络文学批评的学术梳理[J];求是学刊;2016年03期
10 李晓燕;杜丽娟;;网络小说的民间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俊;;网络文学:技术和商业的双驾车[J];上海文学;2000年05期
2 余华;;网络和文学[J];作家;2000年05期
3 徐坤;;网络是个什么东东[J];作家;2000年05期
4 陈村;;网络两则[J];作家;2000年05期
5 王一川;;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J];大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德山;文化产业的原动力与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生态[J];新闻界;2005年03期
2 安晓东;;媒介文化中的男性身体[J];电影评介;2010年10期
3 谌湘闽;;西方媒介霸权下中国媒介文化的反弹[J];群文天地;2012年07期
4 刘水平;作为媒介文化的大众文化[J];云梦学刊;2004年04期
5 秦志希,夏冠英,徐小立,刘建明;“媒介文化研究”笔谈[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马冬;;文化批判视阈内的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7 李勇;李姣;;新媒介文化的表征悖论[J];理论与创作;2007年06期
8 高宁;赵晓辉;;浅析媒介文化的意义[J];电影文学;2008年17期
9 毛家武;;冲突,裂变,创新:中国文化与中国媒介文化的现状与出路[J];理论导刊;2008年01期
10 武文颖;;手机报的新媒介文化特征解读[J];文化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祝斌;阳美燕;;论发展先进媒介文化[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2 李文明;吕福玉;;网络文化的媒介文化学批判[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刘深魁;大陆首个两岸媒介文化发展协同创新基地成立[N];福建日报;2013年
3 彭祝斌 阳美燕;建设先进的媒介文化[N];湖南日报;2003年
4 武汉大学哲学院 葛彬超;多元文化语境下媒介文化的时代使命[N];湖北日报;2008年
5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媒介文化批评:文化研究的一种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田波澜 唐小兵;媒介文化视野中的地市级晚报[N];中华新闻报;2005年
7 石峰;谱系视野中的媒介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龚举善 陈金黎;开创媒介文化研究的新局面[N];文艺报;2003年
9 熊元义;第二届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高层论坛举行[N];文艺报;2008年
10 许 鑫;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有限[N];中华新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潇扬;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葛彬超;媒介文化与当代生活境遇[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杨光;形态与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晓军;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张瑞红;快感与焦虑[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神慧;美育:与众声协奏——当代美育与大众媒介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俊伦;媒介文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3 付婷婷;媒介文化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黄晶;中国媒介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和主导性[D];河北大学;2009年
5 王小康;媒介文化背景下加强党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6 周敏;后现代语境下媒介文化的“萌”化症候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杜金莹;90年代以来媒介文化中的偶像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陈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媒介文化思想[D];兰州大学;2010年
9 霍慧霓;1990年代以来中国媒介文化散点透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段炼;以媒介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2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10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