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学评奖与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从前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版谈起

发布时间:2018-07-28 08:08
【摘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拉开了新的序幕。1981年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了专门针对长篇小说创作的茅盾文学奖。面向具有国家性质的文学评奖,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在作品的刊发和出版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前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题材上都体现了文学编辑对于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要求,在主题上反映了他们坚守的人民立场和当代省思。文学编辑的眼光、魄力和韧性促成了作品的出版问世,他们的精心打磨帮助作品获得了荣誉。
[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1978 opened a new prelud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In 1981, the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set up the Mao Dun Literature Award for the creation of long novels according to Mr. Mao Dun's will. For the national literary awards, the literary editor's concept of artistic Trut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ublic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works. The winning works of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embody the demands of literary editors on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history, and reflect the stand of the people and the contemporary thinking on the subject. Literary editors' vision, vigour and tenacity contributed 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work, their careful polish helped the work to gain hono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与当代文学的批评实践研究”(16BZW030)阶段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研究成果
【分类号】:G232.2;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盛昌;;秦兆阳编《当代》[J];当代;2014年03期

2 何启治,黄发有;用责任点燃艺术——何启治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3 田耕;;掘井十年方见水——我们是怎样抓长篇小说出版的[J];出版史料;2002年04期

4 何西来;《冬天里的春天》和李国文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04期

5 达流;;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把握文艺——访秦兆阳先生[J];湖北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6 何启治;;不同种类稿件的编辑工作(四) 第四部分 小说编辑的工作[J];编辑之友;1991年04期

7 章仲锷;;我编《钟鼓楼》[J];出版工作;1986年03期

8 刘心武;;钟鼓楼[J];当代;1984年06期

9 韦君宜;;从编辑角度谈创作[J];民族文学;1983年01期

10 古华;;芙蓉镇[J];当代;198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丹;;文学评奖与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从前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版谈起[J];出版科学;2017年04期

2 方岩;;现实感、历史观与新经验:2014年长篇小说阅读札记[J];扬子江评论;2015年03期

3 周根红;;茅盾文学奖与新时期文学出版[J];中国出版;2015年10期

4 马春花;;《芙蓉镇》与后革命性别[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05期

5 黄发有;;《当代》:现实主义的当代命运[J];文艺争鸣;2014年08期

6 武兆雨;;意识形态话语与文本生产——以《当代》长篇小说为例[J];文艺争鸣;2014年01期

7 武文茹;;编辑与作者的创造性合作关系[J];阴山学刊;2013年05期

8 何瑛;;生逢其时的“另一种史诗”——从《尘埃落定》看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奖[J];新文学评论;2013年02期

9 唐艳萍;;革命话语的弱化:从《红日》到《冬天里的春天》[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4期

10 张春;;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出版观念的变迁[J];学术界;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若冰,曲志红;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J];图书馆;2000年06期

2 孙郁;茅盾文学奖:在期待与遗憾之间[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4期

3 樊尼莫;;阅读怀旧年——关于茅盾文学奖的另类纪念[J];出版广角;2005年08期

4 任美衡;;关于茅盾文学奖美学的经验与批判——评《聚焦茅盾文学奖》[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宋俊宏;;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的建构及反思——从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说起[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孔会侠;;“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新成果[J];当代文坛;2012年01期

7 罗宗宇;金莎莎;;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新突破——评任东华《茅盾文学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王海波;韩一充;郑淇文;;茅盾文学奖的进步和启示[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9 海晓红;;聚焦与拓展——评《茅盾文学奖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张恒学;我看茅盾文学奖[J];云梦学刊;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胡殷红;;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谈获奖作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2 石一宁;高小立;任晶晶;曾祥书;武翩翩;;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述说获奖感受[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3 雷达;;我所了解的茅盾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4 ;第七、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5 陈晓明;;汉语文学的新阶段——“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6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揭晓[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7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离茅盾文学奖有多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8 白烨;;长篇与“茅奖”:扭结与纠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9 武翩翩;;责编的责任——寻找有价值的作品打磨推广给读者[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文礼;给作品以智慧 给大众以震撼[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 特约撰稿人 付艳霞;茅盾文学奖背后的利益角逐[N];财经时报;2005年

3 古诺 吴力;茅盾文学奖品牌价值流失[N];财经时报;2005年

4 廖建江;茅盾文学奖背后之矛盾[N];甘肃日报;2005年

5 魏雅华;茅盾文学奖应该怎样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黄英;茅盾文学奖得主聚首蓉城[N];四川日报;2005年

7 徐林正;茅盾文学奖背后的矛盾[N];陕西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 实习生 刘晓丽;透视茅盾文学奖[N];陕西日报;2005年

9 新闻工作者,现居北京 徐富;孰是孰非“茅盾文学奖”[N];深圳商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倪敏;茅盾文学奖有待增加含金量[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美衡;茅盾文学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范国英;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金晶;茅盾文学奖终评落选作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虹;茅盾文学奖评奖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旭;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质[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蕴茜;茅盾文学奖评奖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芬;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对“中国问题”的叙写[D];暨南大学;2014年

7 牛征贵;坚守·超越·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岳亚光;从茅盾文学奖透视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价值取向[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婧;矛盾文学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欧阳小婷;茅盾文学奖前三届获奖作品的人民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49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149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