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过客之花—李健吾剧作论

发布时间:2019-02-17 20:11
【摘要】:作为批评家的李健吾,其"印象式批评"给他带来了很多赞誉;作为学者的李健吾,他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引人瞩目;作为作家的李健吾,他的创作总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相对于他的小说、散文创作,戏剧创作在时间上几乎贯穿他的一生,数量上更是远多于前者,因而研究李健吾剧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对作家李健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上,李健吾剧作中的"人性"内涵为历来的研究者所称道,实则这层内涵之外,其戏剧文本隐含了 "老大中国"与"少年中国"的叙述模式,这一模式背后蕴涵着李健吾国民性批判的思想;在创作风格上,李健吾的剧作往往被认为是"浪漫的",结合李健吾剧作的思想内涵和他的经历来看,其剧作更是"现实的",表现为李健吾对祖国忧患的现实关怀以及其对艺术普遍性追求的理想;在艺术上,李健吾的剧作语言极具特色,开场戏富有动作性,但在戏剧结构上有所欠缺。李健吾的剧作在当时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但在短暂的声誉后更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寂寞,这与时代的要求、李健吾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不无关系,李健吾剧作本身也存在冲突性不足、浮泛的问题。李健吾的剧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对其剧作归于寂寞的原因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也就更具有意义。
[Abstract]:As a critic, Li Jianwu's "impressionistic criticism" has brought him a lot of praise; as a scholar, Li Jianwu's research on French literature is remarkable; as a writer, Li Jianwu, his cre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 Compared with his novels, prose creation, drama creation almost runs through his life in time, and the quantity is much more than the former.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 Jianwu's plays. In thought,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nature" in Li Jianwu's plays is praised by the researchers, but in fact, the drama text implies the narrative mode of "eldest China" and "Juvenile China". Behind this model is the thought of Li Jianwu's criticism of national character; In terms of writing style, Li Jianwu's plays are often regarded as "romantic". Considering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his experience, Li Jianwu's plays are even more "realistic". It is manifested in Li Jianwu's realistic concern for the hardship of the motherland and his ideal of pursuing the universality of art. In art, Li Jianwu's drama has its own language, and the opening play is full of action, but lack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drama. Li Jianwu's plays won a great reputation at that time, but after a brief reputation, they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loneliness. Thi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pursuits of Li Jianwu. Li Jianwu's drama itself also has the conflict nature insufficiency, the floating question. Li Jianwu's play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忠;;李健吾拟印未果的《力余集》[J];博览群书;2010年08期

2 韩石山;;从技术层面上看李健吾[J];编辑之友;2011年08期

3 张兴渠;;听李健吾讲戏[J];世纪;2012年06期

4 焦海燕;李健吾的喜剧风格[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王雪樵;文坛巨子 艺苑风流——记著名文艺家李健吾[J];运城高专学报;1991年03期

6 关峰;;李健吾戏剧人物性格论[J];武陵学刊;2014年02期

7 郝江波;;论李健吾咀华批评的独特性[J];金田;2013年01期

8 张健;试论李健吾喜剧的人学基础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健;试论李健吾喜剧的深层意象[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10 胡德才;论李健吾的喜剧创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水平;黄卫星;;论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的意识[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于辉;;传统美学视阈下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的成功路径[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韩石山;从技术层面上看李健吾[N];文艺报;2006年

2 陈学勇;李健吾一封谈自己剧作的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魏东;李健吾——福楼拜的知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端木复;小语种翻译人才难觅[N];解放日报;2007年

5 王迅;文艺评论应回到传统诗学的原点[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晶;《江南》第四期浓墨重彩共话中国戏剧百年人生[N];文艺报;2006年

7 刘厚生;由清华园出来的戏剧家[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修娜;向人性深广处探寻:李健吾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慧;李健吾戏剧创作论[D];南昌大学;2015年

3 崔筱婧;李健吾戏剧观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伊茂凡;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三个“人学”断面及李健吾的剧作实践[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慧莹;李健吾印象批评理想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逊唯;评论的边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魏文文;李健吾诗歌批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亚楠;过客之花—李健吾剧作论[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9 赵卓;李健吾戏剧评论的问题意识和理论风格[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志青;李健吾戏剧与法国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5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425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