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行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7:44
【摘要】:湖南文学在经历了唐代的一度辉煌之后,于宋代陷入低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理学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廖行之的文学创作便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全文共分六章来论述。第一章介绍廖行之的生平以及其对理学的膺服,第二章是对廖行之诗歌的研究,将分为四个小节:一、廖行之论诗主张宗法屈原、杜甫,效法其忧国忧民的精神,但他其实只是受儒家观念的驱使,并非出于内心的深厚感情,所以他的许多忧国忧民之作生硬浅薄,无法令人感动;二、廖诗中有许多祝颂应酬之作,其中一部分阿谀奉承、难以卒读,但也有一部分能够表达对朋友、亲人的真情实感;三、与理学家一样,廖行之擅长写观物之诗,借对自然万物的观察而体悟天理,又能写得不概念化而有诗意,他的另一些描写自然景物之诗已能跳出理学的束缚,描摹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四、廖行之谙熟佛教,其诗中好用佛典,除一首诗较为成功外,大部分不是陷入枯燥的谈玄说理就是仅仅披了一层佛教外衣而已,其诗境与佛典未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第三章是对廖行之词的研究,研究者多着眼于其寿词,但实际上其寿词中溜须拍马,纯粹为“羔雁之具”者亦为数不少,真正能代表其词创作水平的仍是那些描写自然美景、怀念乡关友人的作品。第四章是对廖行之文章的研究,分为古文和骈文两个部分。其古文好言政事、论学论道、说理枯燥、殊乏文采,几无文学价值可言,只有寥寥数篇记、序之文可以勉强突破“理”的外壳而达到“情”的区域;其骈文亦多官场公文,有着明显的实用目的,语言的重复亦是惊人。但他的祭文艺术价值较高,抒发了其对逝者的深情厚意以及悲痛哀悼之情。第五章研究作者诗词文的两个其他特征,一是运用白话,有研究者颇为称许廖行之诗词对白话的运用,但实际上,其白话诗词中既有率真自然、感情真挚,表现出白话优长之处的作品,也有一些庸俗不堪,枯燥乏味的篇章;二是注重孝道,廖行之经常在作品中表现他的孝亲之情,但这样的反复申说不仅很难打动读者,甚至显得俗套,由于宋代孝行受到法律和礼制的规范,官员的升迁任免也与此有关,作者不厌其烦地表白己志倒使我们大可怀疑其是否真心。第六章是通过廖行之这个个案来看宋代的湖南文学。由于湖南经济文化较中原为落后,所以本土作家的成就受外来作家水平的很大影响。宋代以外来人士为核心的湖湘学派予湖南文坛以巨大影响,使湖南文学打上了鲜明的理学烙印,廖行之的创作便是这种情况的一个代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
本文编号:2752295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凡;廖行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52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5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