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对莫言的接受
本文关键词:论美国对莫言的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莫言的海外研究中存在着大片空白,本文聚焦于美国对莫言的接受,从美国的报纸媒体与学术研究这两方面搜集材料而后进行探讨。第一章讨论莫言获奖引发的美国声音,其中有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质疑、辩护,还有美国的自我反思,它们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声音。而直面莫言的文学世界,美国接受中对莫言作品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十分关注。第二章主要集中于美国所关注的莫言小说中的内容特色,其中包括莫言笔下的个人主义、苦难意识、道德力量;第三章则是集中于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涉及中国故事传统和“粗俗”的艺术特色两方面。这两章中美国读者对中国的农村生活、传统文学、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关注农民如何生活,承受了怎样的苦难,看到了他们倔强的“个人主义”,独特的道德力量,还有深沉的痛苦;重视莫言对历史、传统的颠覆与反叛。第四章则是对美国莫言接受盲点的研究,莫言未被译介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在苦难、黑暗之中还有不可摧毁的生命向上向善的力量;而被美国读者忽视的属于莫言特色的“幻觉现实主义”于奇异变形的幻觉、幻想、梦境中是对现实的批判,是对人物真实情感世界的探索;此外,还有一节对比莫言研究在中美两国的不同情况。美国对莫言的接受在广度与深度上还有极大的可拓展空间,但也丰富了本土莫言文学的解读。
【关键词】:莫言 美国 接受 诺贝尔奖 内容特色 艺术特色 盲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第一章 莫言获奖引发的美国声音15-26
- 第一节 莫言获奖报道中的质疑15-19
- 第二节 美国知识界的辩护19-22
- 第三节 美国知识界的反思22-26
- 第二章 莫言小说被关注的内容特色26-40
- 第一节 乡土精神中的“个人主义”26-30
- 第二节 极具感官体验的痛苦与净化30-36
- 第三节 独特的道德力量36-40
- 第三章 莫言小说被关注的艺术特色40-47
- 第一节 莫言笔下的中国故事传统40-42
- 第二节 “粗俗”的艺术特色42-47
- 第四章 美国莫言接受的盲点47-62
- 第一节 沉默黑孩的红萝卜——未被译介的《透明的红萝卜》47-51
- 第二节 被忽略的“幻觉现实主义”51-57
- 第三节 莫言在中国与莫言在美国57-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一 美国报刊莫言资料目录68-70
- 后记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谦;;鳄鱼的“血地”温情与狂放幽默——莫言散文的故乡情结与恣肆反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2 葛浩文;吴耀宗;;莫言作品英译本序言两篇[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3 殷罗毕;;封闭在历史洞穴中的想象 《蛙》与莫言暴力史观的限度[J];上海文化;2010年05期
4 赵勇;;莫言与诺奖·文学与政治·作家与知识分子——北师大文学专业研究生的课堂讨论[J];粤海风;2012年06期
5 阮直;;莫言的跨越[J];学习月刊;2012年21期
6 曹顺妮;;莫言的世界[J];中国企业家;2012年21期
7 韩超;;看莫言如何被消费[J];中国企业家;2012年22期
8 汪二;;有感于莫言获奖[J];中国新时代;2012年11期
9 ;莫言获奖,文学还在路上[J];西部大开发;2012年10期
10 ;文学振兴 自莫言始?[J];浙江经济;2012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楠;;莫言:得诺奖让我惊奇又惶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2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作家评论家共话莫言获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4 白烨;;莫言获诺奖引发的一些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5 郑周明;;是“幻觉”还是“魔幻”?——对莫言诺奖授奖词翻译的辨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6 刘正伟;;我看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7 杨扬;;讲故事与听故事——评《木匠与狗》[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8 陈欢欢;;莫言与诺奖[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9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10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莫言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莫言我不是一个大作家[N];华夏时报;2005年
3 本版撰稿 彭治国;莫言:当作家,因为想吃肥肉馅饺子[N];华夏时报;2005年
4 小月;回归文学本身,莫打“莫言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5 樊发稼;有感于莫言荣膺诺奖[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记者 付小悦;莫言获奖或将推动“文学热”[N];光明日报;2012年
7 佘宗明;莫言,一只吟唱的“蛙”[N];海口晚报;2012年
8 司马心;“莫言热”中一点忧[N];解放日报;2012年
9 吴明泉;别捆绑莫言[N];人民公安报;2012年
10 黄波;祝贺莫言, 请少点莫名的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3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苏州大学;2013年
6 杨枫;民间中国的发现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7 斋藤晴彦;心理的结构与小说[D];复旦大学;2012年
8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莉;莫言,,民间的行吟歌者[D];苏州大学;2004年
2 王佳慧;批评视域中的“莫言形象”演变[D];渤海大学;2012年
3 姜静;暴力的狂欢—论莫言的暴力叙事[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夏威;莫言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5 赵悦;网络莫言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麻文静;莫言文学在日本的受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TRAN THI HUE(陈氏惠);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月贞;论美国对莫言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巴俊玲;论莫言小说中的故乡想象[D];青岛大学;2008年
10 马斐;论莫言作品的狂欢美[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美国对莫言的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