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徐坤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3:00

  本文关键词:徐坤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徐坤的作品都提到了知识分子的现实状况和精神处境,徐坤这一特殊视角也成就了她独具一格的特色。她的知识分子小说采用幽默的语言、游戏的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身份和面具进行剥离,嘲笑他们的生活方式,颠覆了精英神话。徐坤在对知识分子进行解构的同时,通过极为冷静而睿智的调侃和讽刺,对他们进行了人格还原。其小说的突出意义是通过对当代知识分子复杂心理状态的描写,艺术的表达当代他们的精神和生活中遇到的困苦,使读者在关注当代知识分子处境的同时,也拷问这些知识精英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将徐坤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提炼出来,通过这些形象间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徐坤笔下的知识分子和她是如何塑造这些形象的。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共七个部分;正文总体概括来说就是:塑造源起、困境分析、形象解构、艺术特色、现实意义。第一层面阐述的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源起。徐坤塑造知识分子形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九十年代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种文化语境的改变给知识分子所带来的冲击;二是中国文人历来喜欢刻画和塑造知识分子形象,因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三是她本身就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以这种身份来书写这个群体,更加辛辣和正视社会现实。第二层面阐述的是知识分子生存困境与精神裂变。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人们的思想追求、价值观念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发了知识分子空前的困惑和迷茫,文学的精神流脉也在发生着或显或隐的转向或裂变。这一部分具体划分为三个小点——知识者的话语困境、精神虚无和创新烦恼,由此阐释徐坤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裂变。第三层面阐述的是徐坤对知识分子的解构。这一部分从意识解构、形象解构、环境解构、地位解构四个角度对徐坤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进行解构。徐坤小说中的知识精英不再被人们神话,他们就是平凡的普通人,不再引导思想潮流,也不再肩负社会使命。不管是“守道者”“叛道者”还是“游移者”,都是徐坤对转型期知识分子意识的解构,客观真实的反映出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环境的冲击下对于自己文化立场的坚守情况。而这种情况又体现在徐坤对其笔下人物形象的解构中。一类是以嘲弄方式与现实妥协的知识分子形象;一类是致力于精神探索至幻灭的知识分子形象。最后就是知识分子尴尬地位的解构。一方面是其地位由“中心”走向“边缘”,另一方面是其精英地位遭到质疑。过去的知识分子是精英文化的主角,但现在他们挣扎着试图融入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但他们却对社会的变化无所适从,渐渐竟成为了“多余人”。徐坤本身就是一名知识分子,她又怎能体会不到这种被物质包围、裹挟和冲击下,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超越现实对他们的束缚。第四层面阐述的是徐坤的叙事策略。这一部分从视角双重性、表达讽刺性、语言狂欢性来分析徐坤知识分子小说创作中巧妙的叙事策略。在视角上,不再局限于女性口吻,而是反串异性,模糊性别界限书写当代知识分子无所适从的艰难处境。在表达上,多用喜剧化的语言揭露精英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为读者呈现出一场充满讽刺意味的喜剧盛宴。在语言上,运用狂欢化的语言,批判解构、肆意调侃其笔下的小说中的知识精英形象,这便构成了徐坤知识分子小说的独特文本风格。第五层面阐述的是徐坤对知识分子书写的现实意义。这一部分从还原精英人格、守望人文精神和重建理想家园的角度阐释徐坤对知识分子书写的现实意义。不难看出,徐坤本身就是一名知识分子,她讽刺、调侃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表象,更多是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在她的知识分子小说中,我们注意到她并没有塑造知识分子神的形象,而是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拷问。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体会知识分子的无奈、彷徨与纠结,他们不断地追问自己我的生存意义是什么,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还原精英人格,一方面是要直面精神疾苦,另一方面是要正视情感困顿。守望人文精神,一方面坚守“社会的良心”,另一方面呼唤人文关怀。作者想传达给读者——即使政治曾一度抛弃知识分子,可是他们想要在中心舞台表演的欲望却从未泯灭。她希望通过知识分子的形象唤起当代知识者内心软弱的部分,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角色定位,重建精神价值新维度。
【关键词】:徐坤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叙事策略 精神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7
  • 0.1 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12-13
  • 0.2 徐坤及其小说研究现状13-15
  • 0.3 选题意义和创新之处15
  • 0.4 本文创作研究方法15-17
  • 1 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源起17-22
  • 1.1 市场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境遇17-18
  • 1.2 当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群像18-19
  • 1.3 以知识分子身份书写知识分子19-22
  • 2 迷茫与困惑: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裂变22-29
  • 2.1 勘察知识者的话语困境22-25
  • 2.2 直面知识者的精神虚无25-26
  • 2.3 体验知识者的创新烦恼26-29
  • 3 颠覆与变迁:对知识分子的解构29-37
  • 3.1“守道”与“叛道”29-32
  • 3.1.1 恪守精英意识的“守道者”30-31
  • 3.1.2 浮沉于世俗社会的“叛道者”31
  • 3.1.3 在固守与逃离间徘徊的“游移者”31-32
  • 3.2 知识分子的“活画像”32-34
  • 3.2.1 以嘲弄方式与现实妥协的知识分子形象32-33
  • 3.2.2 致力于精神探索至幻灭的知识分子形象33-34
  • 3.3“镜像化”的空间表达34-35
  • 3.4“失落的”知识分子35-37
  • 3.4.1 从“中心”到“边缘”35-36
  • 3.4.2 质疑“精英”36-37
  • 4 狂欢与游戏:知识分子形象的叙事策略37-44
  • 4.1 视角双重性37-38
  • 4.2 表达讽刺性38-41
  • 4.2.1 反讽性叙述38-39
  • 4.2.2 巧用谐音泛化名字所指39
  • 4.2.3 表达戏谑内在庄严39-41
  • 4.2.3.1 喜剧表象40
  • 4.2.3.2 精神痛楚40-41
  • 4.3 语言狂欢性41-44
  • 4.3.1 拼贴与杂糅41-42
  • 4.3.2 戏仿与再创造42-44
  • 5 守望与呼唤:知识分子书写的现实意义44-50
  • 5.1 还原精英人格44-47
  • 5.1.1 直面精神疾苦45-46
  • 5.1.2 正视情感困顿46-47
  • 5.2 守望人文精神47-48
  • 5.2.1 坚守“社会的良心”47-48
  • 5.2.2 呼唤人文关怀48
  • 5.3 重建理想家园48-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坤;;从此越来越明亮[J];北京文学;1995年11期

2 陶东风;旷野上的碎片: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读徐坤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4期

3 王蒙;后的以后是小说[J];读书;199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徐坤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7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