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的新诗技:机器诗歌美学探源
发布时间:2020-12-23 18:27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出现了文学创作的自动化浪潮。大型科技公司和高校纷纷在智能写作机器人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诞生了诸如"小冰""偶得""薇薇"等作诗机器人。2017年,文学史上第一部百分之百由"机器诗人"创作的汉语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发行。为了剖析机器诗歌与人类诗歌的差异,本文回溯到机器写作历史的开端——德国斯图加特诗派的机器诗歌实验,尝试探索机器诗歌的美学源头——本泽的信息理论美学。本泽通过对"自然诗"与"人工诗"的区分,确定了机器诗歌的美学特征,为文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奠定了美学基础。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0年05期 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机器诗歌初试——卢茨的“随机文本”
二、机器诗歌溯源——斯图加特诗派
三、机器诗歌美学——本泽的信息诗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J]. 宋俊宏. 长江文艺评论. 2017(05)
本文编号:2934151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0年05期 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机器诗歌初试——卢茨的“随机文本”
二、机器诗歌溯源——斯图加特诗派
三、机器诗歌美学——本泽的信息诗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J]. 宋俊宏. 长江文艺评论. 2017(05)
本文编号:2934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3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