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唐代咏农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18:20
  咏农诗有广、狭两义之分,本文研究唐代咏农诗,取狭义的概念,“咏”即吟咏、歌咏,“农”包括农民、农民日常生活、农民生产活动、农村风物、农村民俗活动以及农村赋税徭役与战乱灾荒等。论述唐代咏农诗时,着重研究其发展与特色,并综合探讨其在文学、农学、史学等发生语境中的意义,将唐代咏农诗置于文学发展内部,从咏农诗的源流、唐代咏农诗的内容及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咏农诗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农民哼唱的简短歌谣,到文人创作的优秀诗篇,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时代的缩影。咏农诗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那时已出现了一些语言朴拙、内容简单的咏农诗,这些诗歌大多都是劳动者结合生产实际创作的,数量较少,意义较为单一。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开始关注咏农诗。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作,南北朝时庾信、谢灵运也有咏农诗作,但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创作的,缺乏生活气息,影响不大。初盛唐,社会环境稳定,统治者推崇以诗纳谏,文人创作热情高涨,咏农诗创作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更加丰富,咏农诗渐趋成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赋税剥削愈加严重,咏农诗开始偏...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咏农诗”的界定
    二、唐代咏农诗的历史地位与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咏农诗的起源、发展与成熟
    第一节 先秦至汉代:咏农诗的起源
        一、先秦的咏农诗
        二、汉代的咏农诗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咏农诗的发展
        一、魏晋的咏农诗
        二、南北朝的咏农诗
    第三节 唐代:咏农诗的成熟
        一、唐代咏农诗创作分期
        二、唐代咏农诗作者分类
第二章 唐代咏农诗的农村书写
    第一节 农村的美好生活
        一、赏心悦目的情景
        二、风调雨顺的慰藉
        三、粮食丰收的欣喜
    第二节 农事的忙碌景象
        一、四季劳动的剪影
        二、生产水平的记录
        三、民俗活动的呈现
    第三节 农民的悲惨命运
        一、农作辛苦与沉重赋役
        二、频繁的战争动乱
        三、自然灾害的突袭
第三章 唐代咏农诗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通俗与自然
    第二节 白描勾勒与细节刻画
    第三节 鲜明的农村意象
        一、生物意象
        二、农具意象
        三、其他意象
    第四节 创作倾向与诗歌情调
第四章 唐代咏农诗的集大成者——白居易
    第一节 仕途经历与咏农诗创作
    第二节 咏农诗创作心态的转变
    第三节 咏农诗展现的文人情怀
        一、关心民瘼的情怀
        二、归隐农村的情怀
        三、思亲念友的情怀
结语
附录 :唐代咏农诗篇目辑录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田园诗中的农耕文化[J]. 孙其勇,张敏.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4)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悲剧蕴涵[J]. 雒海宁.  青海社会科学. 2017(04)
[3]《诗经》中农事诗的农学思想探析[J]. 谭清华.  社科纵横. 2017(04)
[4]白居易复杂思想格局的起点:渭村闲居[J]. 陈西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23)
[5]唐代社日诗的民俗内涵[J]. 王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2)
[6]论唐代农事诗创作视角及情感诉求的多样性[J]. 倪晓明.  济宁学院学报. 2016(01)
[7]白居易的民本思想与政治主张[J]. 傅绍磊.  中华文化论坛. 2014(11)
[8]杜甫农事诗研究[J]. 张东艳.  名作欣赏. 2013(35)
[9]从生平看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白居易[J]. 左安源,左宏阁.  鄂州大学学报. 2013(05)
[10]尊农乐农 诗意栖居——论陶渊明的田园农事诗[J]. 魏丽苹.  农业考古. 2012(06)

博士论文
[1]唐代农事诗研究[D]. 王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唐代赋役制度与田家诗[D]. 孟祥光.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唐代种植诗研究[D]. 范杞燕.宁波大学 2017
[2]唐代田园诗概观[D]. 王润格.青海师范大学 2012
[3]论唐代农事诗[D]. 韩永红.中央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6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36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