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前苏轼诗对白居易诗的接受
发布时间:2020-12-25 08:13
苏轼诗对白居易诗的接受包含了宋诗成长初期对中唐诗变成果的扬弃。一般认为苏轼对白居易的重视始于黄州期间,其实应提前至首次到杭州时,且苏轼对白居易的态度尚未达到敬慕的程度,而是理解与寓托。以乌台诗案为节点,从诗歌化用的角度讨论苏轼人生前期对白居易诗的接受,发现苏轼少年时已对白诗有印象,青年时从态度疏淡到入京后渐有共鸣;倅杭期间,他体验、反思了"中隐"生活并大量化用白诗;在密州、徐州、湖州,苏轼提出时人慕白实为"自托",对白诗的化用方式也从沿袭模拟过渡到"以故为新",展露出宋诗特色。
【文章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倅杭前:少年印象至渐有共鸣
二、倅杭时:中隐的体验与反思
(一)游禅有遗踪
(二)杭州风流守
(三)使君聊中隐
三、离杭后:推称自托与乐天知命
(一)点破“自托”,直言“白俗”
(二)乐天知命,醉吟无忧
(三)消极落寞,感同身受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J]. 查屏球. 文学遗产. 2019(01)
本文编号:2937272
【文章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倅杭前:少年印象至渐有共鸣
二、倅杭时:中隐的体验与反思
(一)游禅有遗踪
(二)杭州风流守
(三)使君聊中隐
三、离杭后:推称自托与乐天知命
(一)点破“自托”,直言“白俗”
(二)乐天知命,醉吟无忧
(三)消极落寞,感同身受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J]. 查屏球. 文学遗产. 2019(01)
本文编号:2937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3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