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莫言剧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07:2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莫言凭着一腔激情和对文学创作强烈的热爱之情扛起小说改编剧本的大旗,以反传统的姿态走上了剧本创作的道路。在摸索中,他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个人风格,颇具关注度和认知度,诸如《红高粱》、《我们的荆轲》等作品票房突破百万,形成一定的商业影响力。莫言至今己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剧本创作之路,通过梳理相关作品,发现从最初的沉淀积累阶段到戏剧本品形成影响力,莫言的剧本创作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他抱着对传统戏剧理论吸收的态度,吸收融合了西方众多戏剧践行者和理论家的理念,形成了独具“莫氏”特征的戏剧叙事风格。剧本的叙事是通过“文本叙述”、“导演文本”和“舞台叙述”共同完成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莫言很好的将自己的叙事风格融入到其中。他的先锋戏剧受到了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追求幽默化、游戏化、狂欢式的观剧效果。好的剧本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艺术性,这是其核心价值和灵魂所在,不能只是追求瞬间的愉悦,而经不起细细揣摩和回味。此外,剧本与商业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良好的商业性有助于将剧本经典化,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剧本应该在具备一定的社会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追求良好的商业性效果,获得观众的认可,而...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莫言剧作概述
    第一节 莫言剧作的创作简介
    第二节 高密背景下的创作
第二章 莫言剧作美学分析
    第一节 解构历史人物——以《我们的荆轲》为例
    第二节 《太阳有耳》与《红高粱》之比较
    第三节 心灵辩证法书写浪漫传奇
第三章 莫言小说与其剧作的关系
    第一节 莫言小说影像化特点对剧本的影响
    第二节 莫言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以《红高粱》为例
    第三节 莫言小说电影改编的受众期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本”间修辞移植的文化体例——析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J]. 贾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2]《白狗秋千架》与《暖》——从莫言小说到霍建起电影的审美嬗变[J]. 纵瑞霞.  四川戏剧. 2006(02)
[3]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以《红高粱家族》及中短篇小说为中心[J]. 王金胜.  唐都学刊. 2005(01)
[4]叙述的极限——论莫言[J].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2)
[5]“戏剧化”生存:《檀香刑》的叙事策略[J]. 杨经建.  文艺争鸣. 2002(05)
[6]莫言文体多重结构中传统美学因素的再审视[J].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1993(06)

硕士论文
[1]从小说到电影——阐释学视角下对《红高粱》的主体性改编研究[D]. 刘莹莹.山东师范大学 2010
[2]《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D]. 尹辉.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4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54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