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萧红小说创作路向选择的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03 12:38
  萧红创作伊始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她以对阶级、民族压迫下北方人民"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的冷静叙述成为左翼文坛的一颗耀眼新星,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不小的冲击。全面抗战爆发后,萧红没有随主流作家群前往革命根据地,而是选择去了香港,并在那里创作了《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后花园》等不同于以往的重要作品,无论是文化内蕴还是艺术风格都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品位和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萧红体",而这与鲁迅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文章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08期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叛逆者的不归之路[J]. 季红真.  读书. 1999(09)
[2]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J]. 斯诺,安危.  新文学史料. 1987(03)
[3]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J]. 端木蕻良.  新文学史料. 1981(03)
[4]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序《萧红选集》[J]. 聂绀弩.  新文学史料. 1981(01)
[5]萧红与舒群[J]. 赵凤翔.  新文学史料. 1980(02)



本文编号:2954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54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