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经典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5:29
  1935年,由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出版。在八十多年的传播过程中,《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新诗史写作与新诗经典的形成。同时,《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论断被多次引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自身成为一个经典文本。本论文分为三章,从朱自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入手,聚焦《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编撰历程、在传播过程中的接受情况、作为叙事文本的内在特质,进而探究《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和价值。第一章介绍《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编撰缘起和特点。朱自清以《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作底,参考期刊、选本等资料,以独特的体例,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从收录诗作来看,朱自清秉持多样性、艺术性的编选理念。第二章讨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自出版之日起至今的传播与接受历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5年至1949年,由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大工程效应,《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出版时即广受欢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受社会环境、时代主题影响,《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传播逐渐沉寂。第二个阶段是1949年至1979年,五十年代初,...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编撰历程及特点
    第一节: 《诗集》的编选缘起
        一、历史的机缘巧合
        二、编者的身份背景
    第二节: 编选内容与体例
        一、参考资料的准备和选择
        二、编选体例的特色
    第三节: 朱自清的编选理念
        一、选诗注重多样性
        二、选诗注重艺术性
第二章: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35-1949: 《诗集》由广受欢迎至逐渐沉寂
        一、1935-1937: 《大系》的大工程效应
        二、1937-1949: 战争背景下《诗集》的沉寂
    第二节: 1949-1979: 《诗集》与新诗史的建构
        一、《诗集》进入教育系统传播
        二、对新诗史叙事的影响
    第三节: 1979年以来: 《诗集》的重印与研究
        一、1979-1990: 《诗集》的再发现与受重视
        二、1990年至今: 《诗集》研究走向深化
第三章: 《诗集》经典叙事的生成
    第一节: 从《纲要》到《诗集》:叙事框架与叙事策略
        一、叙事框架的调整和转变
        二、从《纲要》到《导言》之叙事策略
    第二节: 诗派与诗人的经典论断
        一、分期与流派的论断
        二、诗人的经典评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四时代的读者如何读《女神》[J]. 姜涛.  南方文坛. 2020(01)
[2]“新文学”何以进入“新时期”——民国新诗选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印重版[J]. 白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1)
[3]校园期刊与新诗发生期的批评场域——以《新潮》和《清华周刊》为例[J]. 王雪松,黎婷.  天津社会科学. 2019(03)
[4]“世纪”视野与新诗的历史起点——《女神》再论[J]. 姜涛.  中国文学批评. 2019(02)
[5]传播建构与现代新诗评估范式的重建[J]. 方长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新诗教育视野中的吕进[J]. 姚家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02)
[7]“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构及嬗变——以“教学大纲”为考察中心[J]. 孙向阳.  南方文坛. 2018(02)
[8]百年新诗开端:为什么是胡适?[J]. 张传敏.  文艺争鸣. 2017(09)
[9]新诗启蒙主题的凸显与消隐——论朱自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J]. 曲竟玮.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6)
[10]中国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三重向度[J]. 方长安.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3)

博士论文
[1]叙述与确认:民国时期新诗选本研究[D]. 陈璇.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徐志摩诗歌文体研究[D]. 叶盼.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诗集》编纂研究[D]. 刘佳.渤海大学 2014
[3]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D]. 曾琦珣.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编纂[D]. 覃宝凤.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4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74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