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唱和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8:28
苏过诗、文、书、画兼善,颇有父风,时称“小坡”,因其笃行纯孝的人格魅力和多元化的文艺造诣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苏过现存诗304首,唱和诗171首,占诗歌总数的56%。但学界对其唱和诗研究仍处于零星阶段,实为一大憾事。为进一步考察苏过唱和诗的全貌,笔者从苏过生平著述及其唱和诗创作概况、唱和对象、唱和功能、主题意蕴、艺术特色、唱和诗中的自然诗学观六方面对苏过唱和诗作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亮点主要体现在:首先,以苏过唱和对象为研究视角,对比分析唱作与和作的异同、比较唱者与和者的才力。按照唱和对象间的关系,将苏过的唱和对象主要分为亲人、同僚和师友三类。亲人唱和以父子唱和、叔侄唱和为亮点;同僚唱和尤以苏过与赵鼎臣、叶梦得的唱和彰显才力;师友唱和以苏过与吕本中、道潜之间的唱和真挚感人。其次,论析苏过唱和诗的四大唱和功能,分别是交流情感、文人应酬、娱乐竞技、保身避祸。这对研究苏过各个时期唱和诗创作的心态、处境与情态具有重要意义。再次,从苏过唱和诗的主题意蕴出发,采用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研究方法,探析苏过功成身退的处世理念、慕陶效陶情结和安贫固穷、标榜自由、追求独立、诗意栖居的人格理想。从诗体、用典...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苏过生平及唱和诗创作
第一节 苏过生平、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苏过唱和诗创作的文化背景
一、北宋文化环境
二、北宋唱和诗创作
第三节 苏过唱和诗的创作分期和唱和类型
一、创作分期
二、唱和类型
第二章 苏过的唱和对象
第一节 亲人唱和
一、“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父子唱和
二、“老人万事无心雲,年来道眼等卧轮”——叔侄唱和
第二节 同僚唱和
一、“君能笔力记其事,句法更如山峻阻”——与赵鼎臣唱和
二、“谈尘生风看落屑,诗坛余勇战空弮”——与叶梦得唱和
第三节 诗友唱和
第三章 苏过唱和诗的创作功能
第一节 诗以相慰
第二节 诗以相娱
一、娱乐性
二、竞技性
第三节 诗以应酬
第四节 诗以保身
第四章 苏过唱和诗的主题意蕴
第一节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终当学范蠡,归泛五湖舟”
二、“应学二疏辞汉早,胜游兼作地行仙”
三、“远同谢安石,乐此东山好”
四、“谪仙来人间,风流占名城”
第二节 种松亭户,志俱渊明
一、效陶学陶
二、善用陶典
第三节 标榜自由,诗意栖居
一、“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二、“达人无畛畦”与“幽人卧林下”
三、“应笑兰亭游,回头已陈迹”
第五章 苏过唱和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兼善各体,尤善五古、七律
一、五言古诗
二、七言律诗
第二节 学高才富,善用典故
一、典故程式
二、韵脚组词
第三节 详缓流畅的语言
一、叠字
二、虚词
第四节 多元化的艺术风神
一、雄健壮美
二、清澹优美
三、萧瑟瘦美
第六章 苏过唱和诗中的自然诗学观
第一节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第二节 作用下的自然与未作用下自然的统一
一、自然而然
二、作用下的自然
第三节 精思与灵感的统一
一、诗兴神助
二、苦思吟咏
第四节 学力与才力的统一
一、学力
二、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宋唱和诗的三种模式探析[J]. 吴远稳.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2)
[2]苏轼的“幽人”易象与意象[J]. 程刚. 文学评论. 2018(05)
[3]苏过的文艺创作观[J]. 庞明启. 开封大学学报. 2015(01)
[4]苏过的道教情结与诗歌创作[J]. 卢晓辉. 文教资料. 2014(17)
[5]论北宋文人唱和诗的心理功能[J]. 郝美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6]苏过的生平行事与文学成就考论[J]. 蒋宗许,舒大刚.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7]“崇宁党禁”下的文学创作趋向[J]. 沈松勤,姚红. 文学遗产. 2008(02)
[8]叶梦得与苏过[J]. 潘殊闲.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9]论苏过的诗[J]. 陈中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苏过斜川之志的文化阐释[J]. 张海鸥. 广东社会科学. 2000(02)
博士论文
[1]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研究[D]. 梁静.复旦大学 2009
[2]强权祭坛上的文人与文学[D]. 黄之栋.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苏过诗歌研究[D]. 欧阳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苏过交游研究[D]. 吴亚男.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叶梦得许昌诗社研究[D]. 周雪琦.曲阜师范大学 2017
[4]苏辙次韵诗研究[D]. 孟文晴.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苏过诗歌的地域文化特色[D]. 仝芳川.西南交通大学 2015
[6]赵鼎臣诗歌研究[D]. 张敏.吉林大学 2014
[7]苏过研究[D]. 庞明启.西南大学 2011
[8]苏过及其诗歌研究[D]. 丁沂璐.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456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苏过生平及唱和诗创作
第一节 苏过生平、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苏过唱和诗创作的文化背景
一、北宋文化环境
二、北宋唱和诗创作
第三节 苏过唱和诗的创作分期和唱和类型
一、创作分期
二、唱和类型
第二章 苏过的唱和对象
第一节 亲人唱和
一、“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父子唱和
二、“老人万事无心雲,年来道眼等卧轮”——叔侄唱和
第二节 同僚唱和
一、“君能笔力记其事,句法更如山峻阻”——与赵鼎臣唱和
二、“谈尘生风看落屑,诗坛余勇战空弮”——与叶梦得唱和
第三节 诗友唱和
第三章 苏过唱和诗的创作功能
第一节 诗以相慰
第二节 诗以相娱
一、娱乐性
二、竞技性
第三节 诗以应酬
第四节 诗以保身
第四章 苏过唱和诗的主题意蕴
第一节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终当学范蠡,归泛五湖舟”
二、“应学二疏辞汉早,胜游兼作地行仙”
三、“远同谢安石,乐此东山好”
四、“谪仙来人间,风流占名城”
第二节 种松亭户,志俱渊明
一、效陶学陶
二、善用陶典
第三节 标榜自由,诗意栖居
一、“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二、“达人无畛畦”与“幽人卧林下”
三、“应笑兰亭游,回头已陈迹”
第五章 苏过唱和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兼善各体,尤善五古、七律
一、五言古诗
二、七言律诗
第二节 学高才富,善用典故
一、典故程式
二、韵脚组词
第三节 详缓流畅的语言
一、叠字
二、虚词
第四节 多元化的艺术风神
一、雄健壮美
二、清澹优美
三、萧瑟瘦美
第六章 苏过唱和诗中的自然诗学观
第一节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第二节 作用下的自然与未作用下自然的统一
一、自然而然
二、作用下的自然
第三节 精思与灵感的统一
一、诗兴神助
二、苦思吟咏
第四节 学力与才力的统一
一、学力
二、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宋唱和诗的三种模式探析[J]. 吴远稳.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2)
[2]苏轼的“幽人”易象与意象[J]. 程刚. 文学评论. 2018(05)
[3]苏过的文艺创作观[J]. 庞明启. 开封大学学报. 2015(01)
[4]苏过的道教情结与诗歌创作[J]. 卢晓辉. 文教资料. 2014(17)
[5]论北宋文人唱和诗的心理功能[J]. 郝美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6]苏过的生平行事与文学成就考论[J]. 蒋宗许,舒大刚.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7]“崇宁党禁”下的文学创作趋向[J]. 沈松勤,姚红. 文学遗产. 2008(02)
[8]叶梦得与苏过[J]. 潘殊闲.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9]论苏过的诗[J]. 陈中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苏过斜川之志的文化阐释[J]. 张海鸥. 广东社会科学. 2000(02)
博士论文
[1]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研究[D]. 梁静.复旦大学 2009
[2]强权祭坛上的文人与文学[D]. 黄之栋.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苏过诗歌研究[D]. 欧阳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苏过交游研究[D]. 吴亚男.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叶梦得许昌诗社研究[D]. 周雪琦.曲阜师范大学 2017
[4]苏辙次韵诗研究[D]. 孟文晴.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苏过诗歌的地域文化特色[D]. 仝芳川.西南交通大学 2015
[6]赵鼎臣诗歌研究[D]. 张敏.吉林大学 2014
[7]苏过研究[D]. 庞明启.西南大学 2011
[8]苏过及其诗歌研究[D]. 丁沂璐.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4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7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