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顽主”形象的变迁与王朔的文化立场

发布时间:2021-01-28 23:06
  在20世纪80到9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王朔是一个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不仅书写了转型时期的一代人,也借此表达了他个人在这个时代中的经验和他对当代中国的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的看法。本文意在从王朔的小说出发,通过分时段式考察王朔文本中“顽主”形象的转变来说明王朔在思想上的变化,并辅以王朔的一系列杂文,由此来说明王朔对自己的文学动机和文化立场的展现。首先,以王朔小说创作的第一次风格转型为契机,论述80年代后期,王朔在《顽主》系列中确立的“顽主”形象,并由此确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反讽”。而他的深刻正在于这种“反讽”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调侃,也是一种政治的策略。其次,借由1989年之后王朔风格的第二次转型来分析此后其小说中“顽主”这一形象的变体。以于观为代表的“顽主”在80年代对旧体制的反抗与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到90年代表现为了“颓废”。为了抵抗这种“颓废”带来的平庸,王朔借助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重新思考“顽主”们的成长经历,试图从中找回内在支撑“顽主”的精神力量。最后,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开始,分析90年代知识界面对的“人文精神的危机”问题。王朔在这次讨论中被批评为商业化写作的代表,与...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顽主”的喧哗
    第一节:“顽主”的确立
    第二节:新与旧的对立
第二章:“顽主”:从中年回到少年
    第一节:“瘾”和“庸俗”
    第二节:“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三章:文学动机和文学立场
    第一节:“顽主”王朔
    第二节:人文精神的危机
    第三节:文人英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没有笑声的文学史——以王朔为中心[J]. 黄平.  文艺争鸣. 2014(04)
[2]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J]. 杨庆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4)
[3]反讽、共同体和参与性危机——重读王朔《顽主》[J]. 黄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7)
[4]雷蒙·威廉斯“感觉结构”概念评析[J]. 殷曼楟.  山东社会科学. 2013(06)
[5]引文式研究:重寻“人文精神讨论”[J]. 程光炜.  文艺研究. 2013(02)
[6]重审“80年代文学”:——一个宏观的文学史考察[J]. 张清华.  文艺争鸣. 2011(18)
[7]“范导者”的失效——当文本遭遇历史:《顽主》与“蛇口风波”[J]. 李云.  当代作家评论. 2010(01)
[8]谈王朔[J]. 程永新,桂琳.  文艺争鸣. 2007(12)
[9]论王朔小说的反讽艺术[J]. 杨剑龙.  中国文学研究. 2002(01)
[10]别忘了,王朔只有一个——与王彬彬的王朔批判商榷[J]. 葛红兵.  粤海风. 2000(06)

硕士论文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类畅销书研究[D]. 刘翠红.北京印刷学院 2009
[2]20世纪90年代畅销书研究[D]. 刘佳.南京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5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05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