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迁爱奇
本文关键词:论司马迁爱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史记》作为我国史书的圭臬之作,其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有别于其它史书,因司马迁“爱奇”的审美倾向,《史记》全书都弥漫着浓郁的奇异色彩。本文正是基于对《史记》文本的详细解读,细致分析了司马迁“爱奇”的审美倾向在《史记》中的表现、原因、价值和影响。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爱奇”说的历史渊源,考辩从扬雄开始各时代文人对司马迁“爱奇”的评价,并详解了“奇”在文学领域中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司马迁“爱奇”的审美倾向在《史记》中的表现,从《史记》的体例、史料选择、人物塑造和艺术追求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释。首先从本纪、世家、列传这三部分来讨论《史记》的体例之“奇”。其次,史料选择之“奇”表现在采“奇”于上古神话传说、采“奇”于《左传》、采“奇”于战国史料和采“奇”于民间故事轶闻。再次,从悲剧式命运的奇人、德高义重的奇人、隐忍就功名的奇人和位卑行果的奇人这四类人物去分析《史记》人物塑造之“奇”。最后,《史记》的艺术追求之“奇”表现在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文学性的艺术加工手法和奇美的叙事语言这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探讨了司马迁“爱奇”的原因,从大一统前夜的时代精神、司马迁多元包容、儒道并重的思想、司马迁尚奇好异的个性特征以及司马迁是私人修史和他“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理想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略论了司马迁“爱奇”的审美倾向的价值,和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爱奇” 奇人 艺术加工 尚奇好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0.1“爱奇”说的历史渊源9-11
- 0.2 文学领域内的“奇”11-13
- 1 司马迁“爱奇”的表现13-43
- 1.1 体例之奇13-19
- 1.1.1 本纪之“奇”13-15
- 1.1.2 世家之“奇”15-17
- 1.1.3 列传之“奇”17-19
- 1.2 史料选择之“奇”19-25
- 1.2.1 采“奇”于上古神话传说20
- 1.2.2 采“奇”于《左传》20-22
- 1.2.3 采“奇”于战国史料22-24
- 1.2.4 采“奇”于民间故事轶闻24-25
- 1.3 人物塑造之“奇”25-35
- 1.3.1 悲剧式命运的奇人26-30
- 1.3.2 德高义重的奇人30-32
- 1.3.3 隐忍就功名的奇人32-34
- 1.3.4 位卑行果的奇人34-35
- 1.4 艺术追求之“奇”35-43
- 1.4.1 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36-38
- 1.4.2 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38-39
- 1.4.3 文学性的艺术加工手法39-41
- 1.4.4 奇美的叙事语言41-43
- 2 司马迁“爱奇”的原因43-50
- 2.1 大一统前夜的时代精神43-44
- 2.2 多元包容,,儒道并重的思想44-46
- 2.3 尚奇好异的个性特征46-47
- 2.4 私人修史,“成一家言”的理想47-50
- 3 司马迁“爱奇”的价值和影响50-53
- 3.1 司马迁“爱奇”的价值50
- 3.2 司马迁“爱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50-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8-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川;试论古代学人对史家修史致祸现象的认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徐国利;周良发;;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韩国良;;论郭象对孟子“言意观”的继承与发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秦进才;;戚继光籍贯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董文武;闫中远;陈金庄;;论唐初史家李百药的民族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秦进才;;王树民先生五帝时代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刘建民;;《史记》纪传体中的求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建民;;中国古代纪传体研究综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振红;;《汉书》“旁贯五经”与汉代史学精神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国斌;;关于李陵《答苏武书》的讨论与判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胡喜云;;魏晋南北朝皇朝史书编纂“序例”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葛洲子;;唐代官修正史对隋代重臣形象的重塑——以《隋书·高槑传》《周书·窦炽传》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长霞;论文学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雅芬;汉魏六朝人物传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鹏;《史记》人物出场与退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婷;两汉学校与历史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志平;黄式三《论语后案》训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杜晓杰;霸王别姬叙事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司马迁爱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