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1:52
本文关键词:“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话语标记是一种看似无用的语言成分,它没有实质性语义或实质性语义丧失,但却为说话人表达对某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明确上下文关系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会话分析的兴起,话语标记的研究逐渐深入语言学内部,并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方向得到发展。本文以李劫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为语料,详细分析小说中的话语标记,将文学作品和语言学话语标记相结合,以求丰富话语标记的研究内容,推动具有本土韵味的“大河小说”的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行。本文主体部分由以下章节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并对“大河小说三部曲”语言和话语标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对话语标记进行定义,然后对“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中出现的话语标记进行统计,统计出21种话语标记,将其分为非词汇形式的话语标记和词汇形式的话语标记,再对词汇形式话语标记做细分,并统计两类话语标记在句子中的使用情况和位置分布状况。第三章在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话语标记和语境的关系,进而从文本出发,对话语标记进行语用功能的探究:对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和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从语篇连贯功能角度和人际认知功能角度进行分类研究。第四章着重研究“大河小说三部曲”中话语标记的使用因素及其特点。先结合社会语言学对话语标记的使用因素进行研究,再从形式特点研究出发,对小说中话语标记的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话语标记 大河小说三部曲 分类 功能 使用因素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选题缘由10-11
- 1.1.1 “大河小说三部曲”研究价值10-11
- 1.1.2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价值11
- 1.2 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2.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语言研究现状12
- 1.2.2 话语标记研究概况12-15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15-16
- 1.4 本文的研究理论及方法16-19
- 1.4.1 本文的研究理论16-18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18-19
- 第2章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类型分析19-38
- 2.1 关于话语标记的名称19
- 2.2 话语标记的判断手段及定义19-22
- 2.2.1 判断话语标记的手段19-22
- 2.2.2 话语标记的定义22
- 2.3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统计分析22-23
- 2.4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分类23-36
- 2.4.1 前人对话语标记分类的标准24-25
- 2.4.2 本文对话语标记分类的标准25-36
- 2.5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的位置分布36-37
-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功能38-65
- 3.1 关于话语标记功能的研究38-41
- 3.1.1 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的观点38-40
- 3.1.2 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对话语的语境坐标的理解40-41
- 3.2 “大河小说三部曲”中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用功能41-44
- 3.2.1 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篇连贯功能41-43
- 3.2.2 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人际认知功能43-44
- 3.3 “大河小说三部曲”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用功能44-63
- 3.3.1 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篇连贯功能44-51
- 3.3.2 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人际认知功能51-63
- 本章小结63-65
- 第4章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使用因素及特点研究65-73
- 4.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使用因素研究65-68
- 4.1.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65-67
- 4.1.2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的身份地位差异67-68
- 4.1.3 “大河小说三部曲”的语体风格68
- 4.2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特点研究68-72
- 4.2.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形式特点68-69
- 4.2.2 “人称代词+V”类话语标记使用分析69-71
- 4.2.3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地域特点71-72
- 本章小结72-73
- 结语73-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心释;姜永琢;;对话语标记的重新认识[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4 高增霞;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施仁娟;基于元话语能力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那;基于关联理论老舍戏剧作品中话语标记语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