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对历史悲剧反思的哲理性
发布时间:2021-03-12 09:16
本文从国家覆灭对明清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以及孔尚任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不同阶层的人物在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中承担的责任,以及作为儒家传承人的孔尚任通过《桃花扇》要表达的自我反思意识。本文通过对《桃花扇》剧本及评注的阅读理解,着重分析孔尚任的家国意识和对儒家思想的批评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桃花扇》作为历史剧所表达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以哲学理论为核心,运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桃花扇》是第一部真实表现南明国家覆灭之痛的历史悲剧。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两人的浪漫爱情悲欢离合之情为故事主线,将当时南明弘光皇帝政权的兴衰与之相应的结合,描写了南明弘光政权走向衰落的原因。“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孔尚任对《桃花扇》全剧内容最精准的总结。《桃花扇》描述了一个政权的灭亡,同时也深刻揭露了一个朝廷的灭亡并非由确定的某一人所造成,时代潮流中的每个人都对历史悲剧的发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不可分离息息相关的。孔尚任对《桃花扇》结局的悲剧处理远超出了固有传统的历史剧和爱情剧。按照以往的剧情发展,大家都期待完美的故事结局,马、阮等奸臣的不得善终和侯、李二人的爱情得以圆满是最好的结...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反思弘光政权朝代更替中走向覆灭的原因
第一节 上层统治阶级为民思想腐朽堕落
第二节 儒家士大夫阶级思想的腐朽
第三节 社会底层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
第二章 反思国家危难之时个人爱情的归处
第三章 青楼文化视角下的女性自我意识成长
第一节 青楼文化与女性形象
第二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
第四章 《桃花扇》对儒学的批评反思
第一节 孔尚任等儒家知识分子对明清易代的矛盾性选择
第二节 清初文人对儒家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第三节 孔尚任的家国兴亡意识及民族意识
第四节 《桃花扇》结尾的悲剧性与哲理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自我意识的解读——以戏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 赵文宁. 大众文艺. 2020(09)
[2]评《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女性形象[J]. 陶云婷. 汉字文化. 2018(18)
[3]《桃花扇》悲剧的历史探源[J]. 张子良. 今日科苑. 2008(16)
[4]儒家理想的幻灭——从《桃花扇》结局看孔尚任的缺乏性创作动机[J]. 张唯.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5]从《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J]. 林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6]《桃花扇》的文化反思[J]. 孙之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2)
[7]儒家理想的幻灭——论孔尚任与《桃花扇》[J]. 梁燕. 社会科学家. 1993(01)
[8]《桃花扇》发微——从哲学史的角度论《桃花扇》[J]. 张乘健. 文学遗产. 1984(04)
[9]试评《桃花扇》中的侯方域[J]. 董润生,周兆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5)
硕士论文
[1]《桃花扇》侯李爱情研究[D]. 陈一璞.东北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7807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反思弘光政权朝代更替中走向覆灭的原因
第一节 上层统治阶级为民思想腐朽堕落
第二节 儒家士大夫阶级思想的腐朽
第三节 社会底层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
第二章 反思国家危难之时个人爱情的归处
第三章 青楼文化视角下的女性自我意识成长
第一节 青楼文化与女性形象
第二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
第四章 《桃花扇》对儒学的批评反思
第一节 孔尚任等儒家知识分子对明清易代的矛盾性选择
第二节 清初文人对儒家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第三节 孔尚任的家国兴亡意识及民族意识
第四节 《桃花扇》结尾的悲剧性与哲理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自我意识的解读——以戏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 赵文宁. 大众文艺. 2020(09)
[2]评《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女性形象[J]. 陶云婷. 汉字文化. 2018(18)
[3]《桃花扇》悲剧的历史探源[J]. 张子良. 今日科苑. 2008(16)
[4]儒家理想的幻灭——从《桃花扇》结局看孔尚任的缺乏性创作动机[J]. 张唯.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5]从《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J]. 林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6]《桃花扇》的文化反思[J]. 孙之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2)
[7]儒家理想的幻灭——论孔尚任与《桃花扇》[J]. 梁燕. 社会科学家. 1993(01)
[8]《桃花扇》发微——从哲学史的角度论《桃花扇》[J]. 张乘健. 文学遗产. 1984(04)
[9]试评《桃花扇》中的侯方域[J]. 董润生,周兆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5)
硕士论文
[1]《桃花扇》侯李爱情研究[D]. 陈一璞.东北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78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7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