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戏剧侠义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1:55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樊粹庭“侠义”题材的戏剧。笔者在对侠义概念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和外延做出了重新界定。樊粹庭本身及其作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侠义精神,而樊粹庭创作的侠义剧与五四时期对西方现代观念的引入和抗日战争的背景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从《樊粹庭文集》中整理出符合本文侠义概念的13部作品,从侠义精神、现代意识、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在研究学习众多前辈学者对侠义主题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层面、道德层面、行侠主题方面对侠义内涵重新界定。第二章,对剧作家樊粹庭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写作倾向进行研究,挖掘其创作侠义戏的内因。第三章,研究樊粹庭创作侠义剧所受到的五四精神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现代性思想观念、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以及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创作背景下,樊粹庭主动担负起宣传抗日救国的责任,对其作品内容与感情倾向造成的影响。为樊粹庭的艺术地位进行客观定位。第四章,研究樊粹庭侠义剧中侠客的行侠主题,通过对侠义剧行侠主题的分析,挖掘侠客行侠目的及其侠义精神内核。第五章,对樊粹庭侠义戏剧进行专题研究。按照剧目创作时间顺序,对具体的侠客形象做详细分析,尝试用戏剧...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侠义概念流变和樊粹庭侠义剧界定
第一节 侠客形象的流变
一、史书、文献中的侠客
二、侠客的来源及出路
三、传统文学作品中“主观色彩”的侠客
第二节 侠义概念的流变
一、史书对侠客概念的界定
二、文学作品中侠义内涵的演变
三、侠客行侠主题的变化
四、对“侠”的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 樊粹庭侠义剧界定
一、樊粹庭侠义剧的界定依据
二、樊粹庭侠义剧中侠客来源
小结
第二章 樊粹庭的侠义情怀
第一节 成长经历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
一、青少年时期不遵陈规世俗观念的离经叛道之举
二、事业上不服输不低头的刚强性格
第二节 对黑暗社会清醒的认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爱护
一、在黑暗社会中艰难前行
二、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
第三节 激励民众、抗战救国的责任担当
小结
第三章 樊粹庭侠义剧创作背景
第一节 五四精神对樊粹庭剧作观念的影响
一、对西方悲剧观念的吸收消化
二、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创作理念
三、剧作中突出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
第二节 、樊粹庭侠义剧对抗战的宣传鼓动
一、创作侠客与将军联合抗击侵略的侠义剧
二、在剧目中对汉奸、卖国贼进行警告与鞭挞
第三节 与“国防戏剧”“抗战戏剧”相呼应的抗敌侠义剧创作
小结
第四章 樊粹庭侠义剧的行侠主题
第一节 寓“报恩仇”主题于“赴公义”之中
第二节 “抱不平”的行侠主题
第三节 “保家卫国”的行侠主题
小结
第五章 樊粹庭塑造的侠客形象
第一节 《柳绿云》:乱世童话中的侠客群英
一、有恩必报、超越时代的女侠——柳绿云
二、仗义执言、不畏权奸的英杰——韩金华
三、乐与人交、豪爽热情的绿林豪杰——秦鸿涛
四、来去自如、熟谙兵法的游侠——柳公侠
第二节 《三拂袖》《涤耻血》:女侠与义士的血泪情缘
一、恩怨分明、舍情取义——《三拂袖》中的蒋琴心
二、弃暗投明,以血涤耻——《涤耻血》中的刘芳
第三节 《巾帼侠》:慷慨激昂的报国英杰
一、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大侠——罗鸿义
二、沉湎享乐、知过能改的将军——凌伟滔
三、高尚疏阔、机智勇毅的女侠——罗剑琴
第四节 柔弱肩膀担起人间正道的女侠:童玉珊、李慧娘
一、与卑鄙邪恶势不两立——《义烈风》中的童玉珊
二、抗击权奸与维护爱情——《李慧娘》中的李慧娘
第五节 《丽膏西施》《为国纾难》:同仇敌忾的草根英雄
一、《丽膏西施》: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为国纾难》:舍小利全大义的义商
第六节 《孟香屏》:颂扬侠肝义胆的绿林豪侠
一、具有武侠小说风格的戏剧——《孟香屏》
二、快意恩仇、豁达仗义的侠客——崔通
第七节 《无敌楼》:匡扶正义的英侠画廊
一、嫉恶如仇、重义轻死的东海侠——赵胜
二、智勇双全、行侠仗义的云中侠——肖泽
三、其他侠客形象
第八节 《再生铁》:平民英雄的颂歌
一、勇气与爱心并存的侠客——韩力
二、智慧与情怀兼备的女侠——韩真真
三、济世与安民为怀的女英雄——宋娟娟
第九节 《松树坪》:复仇的少年英雄——杨雪
第十节 保家卫国的杨门女将:杨满堂
一、英风豪气不让须眉
二、心胸豁达、公正无私
三、抗敌御辱、忠义两全
四、反败为胜、足智多谋
五、释疑解误、维护大局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08335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侠义概念流变和樊粹庭侠义剧界定
第一节 侠客形象的流变
一、史书、文献中的侠客
二、侠客的来源及出路
三、传统文学作品中“主观色彩”的侠客
第二节 侠义概念的流变
一、史书对侠客概念的界定
二、文学作品中侠义内涵的演变
三、侠客行侠主题的变化
四、对“侠”的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 樊粹庭侠义剧界定
一、樊粹庭侠义剧的界定依据
二、樊粹庭侠义剧中侠客来源
小结
第二章 樊粹庭的侠义情怀
第一节 成长经历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
一、青少年时期不遵陈规世俗观念的离经叛道之举
二、事业上不服输不低头的刚强性格
第二节 对黑暗社会清醒的认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爱护
一、在黑暗社会中艰难前行
二、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
第三节 激励民众、抗战救国的责任担当
小结
第三章 樊粹庭侠义剧创作背景
第一节 五四精神对樊粹庭剧作观念的影响
一、对西方悲剧观念的吸收消化
二、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创作理念
三、剧作中突出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
第二节 、樊粹庭侠义剧对抗战的宣传鼓动
一、创作侠客与将军联合抗击侵略的侠义剧
二、在剧目中对汉奸、卖国贼进行警告与鞭挞
第三节 与“国防戏剧”“抗战戏剧”相呼应的抗敌侠义剧创作
小结
第四章 樊粹庭侠义剧的行侠主题
第一节 寓“报恩仇”主题于“赴公义”之中
第二节 “抱不平”的行侠主题
第三节 “保家卫国”的行侠主题
小结
第五章 樊粹庭塑造的侠客形象
第一节 《柳绿云》:乱世童话中的侠客群英
一、有恩必报、超越时代的女侠——柳绿云
二、仗义执言、不畏权奸的英杰——韩金华
三、乐与人交、豪爽热情的绿林豪杰——秦鸿涛
四、来去自如、熟谙兵法的游侠——柳公侠
第二节 《三拂袖》《涤耻血》:女侠与义士的血泪情缘
一、恩怨分明、舍情取义——《三拂袖》中的蒋琴心
二、弃暗投明,以血涤耻——《涤耻血》中的刘芳
第三节 《巾帼侠》:慷慨激昂的报国英杰
一、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大侠——罗鸿义
二、沉湎享乐、知过能改的将军——凌伟滔
三、高尚疏阔、机智勇毅的女侠——罗剑琴
第四节 柔弱肩膀担起人间正道的女侠:童玉珊、李慧娘
一、与卑鄙邪恶势不两立——《义烈风》中的童玉珊
二、抗击权奸与维护爱情——《李慧娘》中的李慧娘
第五节 《丽膏西施》《为国纾难》:同仇敌忾的草根英雄
一、《丽膏西施》: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为国纾难》:舍小利全大义的义商
第六节 《孟香屏》:颂扬侠肝义胆的绿林豪侠
一、具有武侠小说风格的戏剧——《孟香屏》
二、快意恩仇、豁达仗义的侠客——崔通
第七节 《无敌楼》:匡扶正义的英侠画廊
一、嫉恶如仇、重义轻死的东海侠——赵胜
二、智勇双全、行侠仗义的云中侠——肖泽
三、其他侠客形象
第八节 《再生铁》:平民英雄的颂歌
一、勇气与爱心并存的侠客——韩力
二、智慧与情怀兼备的女侠——韩真真
三、济世与安民为怀的女英雄——宋娟娟
第九节 《松树坪》:复仇的少年英雄——杨雪
第十节 保家卫国的杨门女将:杨满堂
一、英风豪气不让须眉
二、心胸豁达、公正无私
三、抗敌御辱、忠义两全
四、反败为胜、足智多谋
五、释疑解误、维护大局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083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8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