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白居易诗歌中“直”类意象与其思想变迁探析

发布时间:2021-03-15 08:34
  在字源义的抽象特征和中国文学"以物比德"审美规范的双重作用下,文学作品中的"直"字拓展了表达外沿,从对物理特性的客观描述一跃成为"忠义兼济、不计生死"精神品质的抽象象征。这种象征作用在重视文学教化意义的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白居易"直"类意象诗歌共计36首,且随着作者个人政治思想与人生哲学的几度变迁,诗歌中"直"类意象的内涵和感情色彩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其由崇尚"兼济"的民本主义思想逐步转化为看重"独善"的利己主义哲学的心理路程,并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诗人有别于传统儒道"出"与"隐"两极选择的"中隐"生存哲学建构。 

【文章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35(1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白居易诗歌中“直”类意象的基本类型
二、从“直”类意象内涵变化看白居易思想变迁
    (一)“孤直当如此”:“直”理想的建构与实践
        1. 出仕与风尘走吏(800—808年)
        2. 擢在翰林,身是谏官(809—811年)
    (二)“拙直不合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背离(812—818年)
        1.对早年行为的回顾与反思
        2.对现实的态度:从抵牾到调和
        3.儒释道的融合与对立
    (三)“直致樱桃树已枯”:思想与行为在“中隐”中重归统一(819—842年)
        1.对仕宦的心灰意冷:“直”类意象象征意义被稀释
        2.中隐的确立:闲适而且消极
三、“直”的表意“绥靖”与诗人的中隐之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为回忆录的《白氏文集》[J]. 丸山茂,蒋寅.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1)



本文编号:308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8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