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初期男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23:17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文学初期男性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时期文学初期,作为衔接文革和改革开放的过渡阶段,呈现出单一而又丰富的状态,众多相似的文学作品集中出现,这种单一集中又形成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等文学浪潮,一波波翻滚而过。在这丰富的文学世界中,对文学形象的研究,从性别视角介入的,大多是从女性形象、女性作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对性别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却略显忽略。近年来,随着西方男性研究成果的引入,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男性研究,出现了相关理论成果,但对这一文学时段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尚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就从性别研究的视角介入这一时段文学文本中的男性形象,首先从理论部分入手,介绍了性别建构理论、文化表征理论、身份认同理论以及男性气质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将这一时段男性作家文本中主流男性形象分为了三类:苦难英雄、改革英雄、铁血英雄,又将女作家书写的男性形象与男作家所塑造的男性形象加以对比,分析了这四类男性形象的特点、小说中的呈现方式,以及这些男性形象是如何参与了这一时期的男性主体重塑;最后,在发掘了男性主体重塑方式方法之后,进一步探究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男性形象呈现的成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男性形象再现的原因,分别是男性主体重塑的强烈愿望、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以及这一时期女作家写作的促成。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新时期文学初期这一文学时段是男性主体性建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段中,男性通过自身主体地位的历史性续接、现实中确立和文化中寻据三个步骤来消除对男性身份的认同焦虑、去势焦虑,找寻失落的身份,通过这三个步骤将男性的高大进取、权威主体的形象确实的树立了起来。但身份重拾的同时又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身份不安感,是男性群体内部的扭曲,这就预示着男性形象必然走向多元化,男性气质也必将多元呈现。
【关键词】:男性形象 主体重塑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2
- 第一章 男性形象与文学再现12-20
- 1.1 性别与社会性别12-15
- 1.2 社会性别与文化再现15-17
- 1.3 男性形象与文学再现17-20
- 第二章 男性形象的自我书写和他者再现20-34
- 2.1 苦难英雄20-23
- 2.2 改革英雄23-27
- 2.3 铁血硬汉27-29
- 2.4 女性书写的男性形象29-34
- 第三章 影响男性形象再现的因素34-40
- 3.1 男性主体性重塑愿望34-35
- 3.2 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35-36
- 3.3 女性“他者”的促成36-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8
- 附录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霞;;论男性性别身份认同与文化再现[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2 宋岩;;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社会性别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方刚;;男性气质多元化与“拯救男孩”[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11期
4 刘传霞;;“寻找男子汉”、“女强人”文学与女性性别身份认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刘传霞;;被围困的男性——新时期文学中去势男性的文化隐喻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张伯存;;1980年代“男子汉”文学及其话语的文化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宇;;百年文学民族身份建构中的性别象征隐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刘传霞;;论文学叙述与性别建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黄善明;;令人辛酸的“忠诚”——论王蒙笔下的“右派叙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10 屈雅君;;社会性别辨义[J];南开学报;2006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文学初期男性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