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假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7:17
本文关键词:明清假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假传是一种用拟人笔法为器物作传,其间夹杂史传、寓言、小说的表现形式并融合文人的创作观念与社会理想的文体。它滥觞于唐朝韩愈的《毛颖传》,经过宋元两代的不断发展、分化,在明清时步入鼎盛期,最终在民国昙花一现后走向式微。本论文的研究范畴是明清时期的假传,主要包括明清假传的历史演变、传主选择、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绪论部分通过追溯明代以前假传的发展概况来分析明清假传是如何逐渐继承唐宋元三代假传的主要特征,然后走向鼎盛的演变过程。此外,笔者重点统计了明清假传的直接文献资料,对假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综述。第一章是明清假传的传主选择,旨在讲述传主的分类,比较同类传主在明清与前代假传中的异同点。由于明清时代的各阶层士人纷纷执笔立传,迅速发展的印刷出版业又将数量众多的作品保存下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传主的种类丰富繁多,有自然景物、器用饮食,也有人体器官及抽象事物。有的传主在明清假传与前朝假传中共同出现过,随着时代的不同,他们在保留原有特征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第二章是明清假传的思想内容,笔者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将其概括成三个方面:第一,讲述治国策略,叙说为臣之道;第二,针砭时事政治,反映民生世风;第三,关注品德修养,抒发人生杂感。这些思想内容不仅承载了作者的美好自期与社会理想,也反映了明清两代的政治得失和社会百态,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第三章是明清假传的艺术特色,笔者就假传的体例结构、寓言特色与描写手法展开论述。首先,假传的标题、叙写模式及单、合传结构均采用史传体例,并新增了系列化的组传模式。其次,假传汲取了寓言的创作经验,其传主形象、点题方式、寓意分析无不带有寓言特色。最后,假传作者继承了“以文为史”与“以文为戏”这些由来已久的文学理念,运用戏拟、幻化、拟人、用典这四种主要的描写手法虚构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故事世界,使之形成一种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余论部分阐述了明清假传的意义及对民国假传的影响。假传的题材与形式在明清时期都有所突破,它还为许多文人提供了试笔逞才的机会,从假传文集的大量编纂出版上可知一二。与此同时,篇章面目雷同、内容缺乏价值、写作技巧单一等局限也逐渐明朗化。即便如此,明清假传依然为后人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并影响了民国假传文学的创作。
【关键词】:明清假传 传主选择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第一节 明清假传的历史演变8-10
- 第二节 假传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第三节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4-16
- 第一章 明清假传的传主选择16-24
- 第一节 明清假传的传主分类16-19
- 第二节 明清与前代假传中的同类传主比较19-24
- 第二章 明清假传的思想内容24-42
- 第一节 讲述治国策略,叙说为臣之道24-29
- 第二节 针砭时事政治,反映民生世风29-36
- 第三节 关注品德修养,抒发人生杂感36-42
- 第三章 明清假传的艺术特色42-71
- 第一节 采用史传体例42-51
- 第二节 假传的寓言特征51-57
- 第三节 假传的描写手法57-71
- 余论71-74
- 征引文献74-77
- 参考文献77-83
- 附录 明清假传的主要篇目汇总83-9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3-94
- 致谢词94-96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栾为;;韩愈《毛颖传》的文体学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申相星;对韩国古典讽刺文学的再认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杨洋;;论韩愈《毛颖传》的仿作及其文学价值[J];思想战线;2009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瞿静;明代假传体作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明清假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