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压抑下的“沉沦”——论郁达夫《沉沦》主人公的伦理心态

发布时间:2021-05-20 06:14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书写了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下,主人公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激烈的斗争,从性本能的觉醒到最后死本能顶替生本能主导了人格,主人公展现了沉沦与挣扎的伦理心态。在新旧价值体系交互的时代背景下,小说对青年人树立正确、稳定、民主的价值体系,重建有信仰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40(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性本能:欲望压抑下的个体觉醒
    (一)传统与异域文化夹缝中的青年
    (二)情欲的滋生和膨胀
    (三)原欲下的政治诉求
二、人格失调:压抑下的人格挣扎和崩裂
    (一)从“本我”到“超我”的斗争历程
    (二)“自我”的三重焦虑
    (三)人格崩裂后跳海自尽
三、主人公的伦理心态:压抑下的沉沦和挣扎
    (一)挣扎中的救赎尝试——“文化恋母”情结
    (二)挣扎和救赎——郁达夫的伦理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声部的混响——小说《沉沦》文本探析[J]. 司振龙.  华文文学. 2016(04)
[2]精神的贵族与超越的批评——周作人与文艺批评《“沉沦”》[J]. 周思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3]通过精神分析法试论希斯克利夫人物心理[J]. 张悦,陈惠良,徐蓓.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0)
[4]被书写的死亡——浅论《沉沦》中“死”的文化意义[J]. 雷文领,杨红旗.  语文学刊. 2008(22)
[5]宽容背后的超越——从对《沉沦》的批评看周作人、成仿吾的批评风格[J]. 杨爱东,薛莹.  文教资料. 2008(26)
[6]郁达夫《沉沦》主人公悲剧心理学解读[J]. 杨庆鹏.  电影文学. 2007(21)
[7]欲望、沉沦与救赎——郁达夫伦理心态研究之一[J]. 唐小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硕士论文
[1]北京市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行为研究[D]. 王东.北京工业大学 2016
[2]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郁达夫小说研究[D]. 杨勇.西南大学 2010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 王佳佳.安徽师范大学 2010
[4]从沉沦到升华[D]. 刘菲菲.四川外语学院 2010
[5]从《儿子与情人》、《沉沦》看劳伦斯和郁达夫的悲情世界[D]. 王梦莹.长春理工大学 2009
[6]影响与超越[D]. 金震海.延边大学 2007
[7]“远一程,再远一程!”[D]. 彭海霞.江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7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97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