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白居易诗歌接受与晚明诗学嬗变

发布时间:2021-05-20 11:16
  和一般的诗人主题接受史不同,本文研究白居易诗歌接受并非为“白居易主题”研究服务,而是更倾向于宏观上的晚明诗学研究。本文以接受史为视角解读诗学史,希望为主流的以理论范畴为中心的诗学史书写模式提供一种补充思路。在明清诗学史上,晚明是由明中叶唐音独尊的局面转向清代唐音、宋调争鸣的重要过渡期。而这一宋调复兴期的主要潮流以白居易、苏轼、陆游为代表的平淡晓畅类宋调为主。一方面,对白诗的褒贬往往体现着当时诗论家对于宋调诗歌的态度,另一方面,各大派别的诗论家彼此之间的攻讦也常常依托于白诗批评,一些诗学理论的代嬗也在众人对白诗批评的争论中得以实现。这就使得本文以白诗接受史为线索勾勒出晚明诗学嬗变的大致轮廓成为可能。按照这一思路,笔者将晚明诗学史大致分为四段:第一段是万历前期:格调派对于宋调的态度有所缓和,为公安派的崛起打开了风气。第二段是万历中期:随着公安派的兴盛,彼时诗坛迎来自明中叶以来宋调诗歌接受的第一个高潮期。第三段是万历后期至天启朝:宋调复兴的趋势虽有所遏制,但随着宗唐、宗宋两派的不断论争,人们对宋调诗歌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第四段是崇祯时期:唐音、宋调之争趋于激烈,而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也不再...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对象及意义
    0.2 白诗接受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1 万历前期的白诗接受:王世贞晚年对白诗的推崇
    1.1 王世贞晚年对白居易诗歌态度的转变
    1.2 王世贞晚年崇白的原因及意义
2 万历中期的白诗接受:格调派的自我修正与公安派的讨伐大纛
    2.1 进退两难:格调派后学的白诗接受
    2.2 公安派的白诗接受
3 万历后期至天启朝的白诗接受:竟陵派、格调派与公安派的纷争
    3.1 竟陵派的崛起与袁中道的反击
    3.2 许学夷的白诗接受之一:“评诗三标准”与其对公安派的批判
    3.3 许学夷的白诗接受之一:“兼收变体”的诗歌史思想
4 崇祯时期的白诗接受:公安派的遗产与正统格调派的回光返照
    4.1 陆时雍的白诗接受:评诗标准的多元化与辩体意识的淡化
    4.2 钱谦益的白诗接受与明中后期诗坛正统的重构
    4.3 正统格调派的卫道士——云间三子对白诗的批判
5 总结
    5.1 作为解读晚明诗学史视角之一的白诗接受
    5.2 唐音还是宋调:宋、明两代白诗接受的分歧
    5.3 作为批评史书写视角之一的接受史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接受美学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启示[J]. 朱立元,杨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4)

硕士论文
[1]明中期吴中派诗人“崇白”现象研究[D]. 朱庆林.扬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97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97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