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身心解放与丁玲女性文学的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5-20 15:02
丁玲是继冰心、卢隐等五四作家之后而起的女性文学作家。她对妇女身心解放的不懈探索具有新文化的深刻内涵。其中早期的作品以对新的两性观、真正的爱情和走出旧式婚姻的围城等的揭示,充分体现出反封建的主导倾向。后期的丁玲更深入一步把妇女身心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在作品中对革命队伍内部出现的影响妇女解放的新的“妇女问题”、农村妇女建立社会主体地位的可能性以及在公共事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等几个层面展开叙说,最终印证的是恩格斯论述的妇女解放的最重要路径:“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将“私人的家务变为社会的事业”。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反封建与妇女解放
第一节 冲破藩篱张扬自我:新的两性观
第二节 爱情价更高:在灵与肉的纠葛中突围
第三节 走出旧式婚姻的围城
下篇:身心解放与社会解放
第一节 新时代的新“妇女问题”
第二节 探讨农村妇女建立社会主体地位的可能性
第三节 在公共事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丁玲创作模式两次历史转型下的女性意识[J]. 刘迎新. 文艺争鸣. 2018(08)
[2]从一组关系解读晚年丁玲[J]. 梁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11)
[3]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J]. 陆文采,王建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4]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个案看延安另类实践中的身份政治[J]. 贺桂梅. 当代作家评论. 2004(03)
[5]从反叛到回归——论丁玲女性人物形象嬗变的文化内涵[J]. 李春梅. 贵州社会科学. 2004(02)
[6]女性·革命·政治──论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J].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7]不可逆转的选择──丁玲创作的转型及其得失[J].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8]女性寻找:自我世界·男性世界·整个世界——从丁玲创作看现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程[J]. 万直纯.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9]我们需要两个世界[J]. 张抗抗. 文艺评论. 1986(01)
本文编号:3197959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反封建与妇女解放
第一节 冲破藩篱张扬自我:新的两性观
第二节 爱情价更高:在灵与肉的纠葛中突围
第三节 走出旧式婚姻的围城
下篇:身心解放与社会解放
第一节 新时代的新“妇女问题”
第二节 探讨农村妇女建立社会主体地位的可能性
第三节 在公共事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丁玲创作模式两次历史转型下的女性意识[J]. 刘迎新. 文艺争鸣. 2018(08)
[2]从一组关系解读晚年丁玲[J]. 梁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11)
[3]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J]. 陆文采,王建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4]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个案看延安另类实践中的身份政治[J]. 贺桂梅. 当代作家评论. 2004(03)
[5]从反叛到回归——论丁玲女性人物形象嬗变的文化内涵[J]. 李春梅. 贵州社会科学. 2004(02)
[6]女性·革命·政治──论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J].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7]不可逆转的选择──丁玲创作的转型及其得失[J].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8]女性寻找:自我世界·男性世界·整个世界——从丁玲创作看现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程[J]. 万直纯.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9]我们需要两个世界[J]. 张抗抗. 文艺评论. 1986(01)
本文编号:3197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9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