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北宋杜甫七律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2:02
  杜甫的诗坛地位在宋代得到广泛认同,学杜、论杜逐渐成为诗坛风尚,各个流派的诗人都对杜甫作品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对杜甫七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七言律诗经由杜甫创作达到成熟,并对后世的律诗创作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文章运用文本细读法、归纳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杜甫七律与北宋七律的创作情况进行分析,力求揭示北宋七律与杜甫七律之间的承继关系。文章在对北宋七律创作情况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选择北宋七律创作数量50首以上的诗人,结合实际创作对有学杜倾向的诗人进行分析。北宋七律对杜甫的学习总体上符合宋代杜甫的接受进程,但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从接受特征来看,北宋诗人对杜甫七律的学习表现出个体性与流派性、间接继承性、侧重性三个方面的特点,这是在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接受史观。在此基础上,以杜甫七律的选材内容、声律变化以及组诗形式与艺术技巧在北宋的接受情况为中心,探讨北宋对杜甫七律的接受。就题材内容而言,杜甫拓展了七律的题材,以关注民生、反映时事与书写自我为突出表征。北宋的七律创作在选材方面继承了杜甫对七律题材的开创,他们在学习杜甫...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宋七律学杜概述
    第一节 北宋七律创作数量分析
    第二节 北宋杜甫七律接受的阶段性
        一、北宋初期:局限性与片面性
        二、北宋中后期:渐入佳境
    第三节 北宋杜甫七律接受的特征
        一、个体性与流派性的统一
        二、间接继承性
        三、侧重性
第二章 北宋对杜甫七律诗歌内容的接受
    第一节 关注民生
        一、杜甫书写民生作品的整体性
        二、北宋诗人七律创作的人民主题
        三、气候:北宋七律民生主题的延伸
    第二节 反映政治现实
        一、杜甫七律选材的政治倾向
        二、北宋七律对政治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 身世之感与七律创作
        一、杜甫诗歌创作的自我性
        二、北宋七律创作与诗人行迹
    第四节 王安石对杜甫七律内容选择的接受
        一、关注民生
        二、关心国事
        三、忠君忧君
第三章 北宋对杜甫拗律的接受
    第一节 拗律的声律模式与杜甫拗律篇数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 律法——北宋对杜甫拗体声律的接受
        一、杜甫拗体诗声律的探讨
        二、北宋前中期对杜甫拗律的接受进程
        三、黄庭坚对杜甫拗律的接受
    第三节 郁戾兀傲——黄庭坚对杜甫拗律感情表达的接受
        一、杜甫拗律感情之郁戾
        二、黄庭坚拗律创作兀傲之风
    第四节 以俗为雅——北宋对杜甫拗律之“俗”的接受
        一、北宋诗歌之“俗”的渊源
        二、“以俗为雅”的北宋七律创作
第四章 北宋对杜甫七律艺术手法的接受
    第一节 形式的探索——七言组律创作
        一、组诗创作的特点分析
        二、北宋对杜甫组诗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三、北宋对杜甫组诗创作规律的接受
    第二节 技巧的模拟——北宋对杜甫七律艺术技巧的接受
        一、虚字的运用
        二、典故的学习
        三、章法结构的接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昆体七律的审美转向与艺术新变[J]. 张立荣.  中州学刊. 2019(08)
[2]论王禹偁对杜甫诗歌的学习[J]. 张小明.  池州学院学报. 2018(05)
[3]吴体是杜甫所创的新体古诗[J]. 葛景春.  杜甫研究学刊. 2018(02)
[4]黄庭坚谪居黔戎时期对杜甫的文学接受[J]. 赵德坤.  中国韵文学刊. 2017(03)
[5]七律定型及其渊源新考[J]. 张培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6]王安石诗学思想的三个维度[J]. 郑苏淮.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7)
[7]杜甫白话七律的变革与发展[J]. 魏耕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8]论王禹偁的七律诗风及诗学史意义[J]. 张立荣,张丽.  江西社会科学. 2013(08)
[9]从三首题画像诗看北宋诗坛对杜甫的接受[J]. 吴华峰.  中国文化研究. 2012(02)
[10]试论杜甫“诗史”在宋代的接受[J]. 黎清.  杜甫研究学刊. 2012(01)

博士论文
[1]黄庭坚的文化人格与佛禅思想[D]. 朱丽华.吉林大学 2017
[2]王安石唐诗学研究[D]. 张培.河南大学 2014
[3]唐诗与宋代诗学[D]. 王园.南开大学 2009
[4]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D]. 张立荣.南京师范大学 2006
[5]唐宋律诗诗体流变的审美规律研究[D]. 陈静.山东大学 2006
[6]唐代杜诗接受研究[D]. 黄桂凤.北京师范大学 2006
[7]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 姜玉芳.山东大学 2005
[8]杜甫与宋代文化[D]. 梁桂芳.山东大学 2005
[9]江西宗派研究[D]. 伍晓蔓.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吕本中诗论研究[D]. 殷洁.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宋代诗论的“去俗”说研究[D]. 李锦.湖南理工学院 2018
[3]论苏轼诗词对杜诗的接受与融通[D]. 贾琪.重庆师范大学 2017
[4]浅论杜甫之“狂”[D]. 齐唯彤.山东大学 2017
[5]论宋诗话对杜甫诗学思想的接受[D]. 赵相仲.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杜甫拗体诗研究[D]. 牛睿.西藏民族大学 2016
[7]杜甫五七言格律组诗研究[D]. 邹蕙全.青岛大学 2012
[8]论杜甫蜀中诗的功名意识及其超越[D]. 邓德润.陕西师范大学 2012
[9]宋初进士行卷与文学(960-1040)[D]. 杨亿力.华中师范大学 2012
[10]宋诗论审美异变研究[D]. 徐凯.温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14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14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