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与青年鲁迅的救国理想
发布时间:2021-06-17 16:56
<正>青年鲁迅赴日留学期间,在经历"幻灯事件"①后弃医从文,于革命刊物《河南》上发表了多篇宏文,讨论西方思潮,表达革新理念。作品中蕴含着多种外国思想资源,1789年前后法国引领的欧洲启蒙思想正是其中一脉,成为其诸多先觉理论的思考起点,分别体现在《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中。这些早期文论不仅熔铸了青年作家的文艺观念和政治理想,同时引领了其后续创作的主要方向;在时代层面上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昭示着新文学的发轫,
【文章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科学与爱国
二、形塑拜伦等人为精神界之战士
三、从反思“众数”思潮到形成“立人”思想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人”与现代民族复兴问题——鲁迅留日时期的思考和警觉[J]. 李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鲁迅的“拜伦”言说与被言说——《摩罗诗力说》“拜伦观”的接受史研究[J]. 黄静,王本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3]“摩罗诗人”与鲁迅早期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形象[J]. 林双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04)
[4]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上)[J]. 钱理群.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35571
【文章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科学与爱国
二、形塑拜伦等人为精神界之战士
三、从反思“众数”思潮到形成“立人”思想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人”与现代民族复兴问题——鲁迅留日时期的思考和警觉[J]. 李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鲁迅的“拜伦”言说与被言说——《摩罗诗力说》“拜伦观”的接受史研究[J]. 黄静,王本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3]“摩罗诗人”与鲁迅早期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形象[J]. 林双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04)
[4]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上)[J]. 钱理群.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35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3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