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灾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07:32
中国古人很早就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灾异事件颇为关注,记录和解释灾异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左传》中灾异的表现形式、阐释方式、特点、政治功效以及与文学的关系等。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释了灾异的概念并归纳了《左传》中灾异的四种表现形式。笔者对灾异的概念做了界定,并对灾异的表现形式做了四种分类:自然灾害、引发预言的异象、鬼神作祟、其他灵异事件。第二章论述了《左传》中关于灾异的几种阐释方式及对当时人的影响。笔者归纳了先秦人关于灾异的三种阐释方式,结合《左传》中的具体事例剖析其原因,对其政治功效做了说明。第三章结合《春秋》《公羊传》《毂梁传》文本,探究了《左传》中记灾异的特点。《左传》记灾也记异,对灾异保持较为客观的态度;《左传》记灾异不孤立,往往把灾异放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左传》重灾异更重人事,突出人的价值。第四章探讨了《左传》中的灾异对文学的影响,从对《左传》文本的影响和对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两方面展开论述。就原著文本本身而言,《左传》中的灾异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高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记灾异的丰富形式和手法也成为后世史传文学与古典小说的创作范例。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二、灾异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本篇文章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四、关于本篇论文需要交代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灾异的概念及《左传》中灾异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灾异的概念
第二节 《左传》中灾异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左传》中关于灾异的几种阐释方式及对当时人的影响
第一节 《左传》中关于灾异的几种阐释方式
第二节 从《左传》的记载和解释方式看灾异对当时人的影响
第三章 《左传》记灾异的特点
第一节 《左传》记灾也记异,对灾异保持较为客观的态度
第二节 记灾异不孤立,往往把灾异放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
第三节 重灾异更重人事,突出人的价值
第四章 《左传》中的灾异与文学
第一节 《左传》中的灾异对《左传》文本的影响
第二节 《左传》中灾异对史传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左传》中的灾异与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
结语
附录一:《左传》中的灾异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子的鬼神观及其对待宗教迷信的态度[J]. 付峰,傅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2]《左传》与《史记》中齐国田氏家族史料之比较[J]. 唐明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3]论《春秋榖梁传》的政治思想[J]. 杨德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4]国内叙事学研究发展述评[J]. 陈桂琴. 外语学刊. 2010(06)
[5]“妖由人兴”与“吉凶由人”——申繻与叔兴无神论思想评析[J]. 张强. 科学与无神论. 2010(03)
[6]杜甫灾异诗的“天人感应”解读[J]. 李慧智.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7]水灾与西汉荒政[J]. 夏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8]叙事学发展的轨迹及其带来的思考[J]. 胡全生.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01)
[9]从鉴古思潮看《国语》之编纂目的及其叙述方式——兼论《国语》与《左传》之关系[J]. 程水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10]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儒道自然目的观之比较[J]. 方秋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279485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二、灾异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本篇文章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四、关于本篇论文需要交代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灾异的概念及《左传》中灾异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灾异的概念
第二节 《左传》中灾异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左传》中关于灾异的几种阐释方式及对当时人的影响
第一节 《左传》中关于灾异的几种阐释方式
第二节 从《左传》的记载和解释方式看灾异对当时人的影响
第三章 《左传》记灾异的特点
第一节 《左传》记灾也记异,对灾异保持较为客观的态度
第二节 记灾异不孤立,往往把灾异放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
第三节 重灾异更重人事,突出人的价值
第四章 《左传》中的灾异与文学
第一节 《左传》中的灾异对《左传》文本的影响
第二节 《左传》中灾异对史传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左传》中的灾异与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
结语
附录一:《左传》中的灾异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子的鬼神观及其对待宗教迷信的态度[J]. 付峰,傅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2]《左传》与《史记》中齐国田氏家族史料之比较[J]. 唐明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3]论《春秋榖梁传》的政治思想[J]. 杨德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4]国内叙事学研究发展述评[J]. 陈桂琴. 外语学刊. 2010(06)
[5]“妖由人兴”与“吉凶由人”——申繻与叔兴无神论思想评析[J]. 张强. 科学与无神论. 2010(03)
[6]杜甫灾异诗的“天人感应”解读[J]. 李慧智.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7]水灾与西汉荒政[J]. 夏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8]叙事学发展的轨迹及其带来的思考[J]. 胡全生.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01)
[9]从鉴古思潮看《国语》之编纂目的及其叙述方式——兼论《国语》与《左传》之关系[J]. 程水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10]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儒道自然目的观之比较[J]. 方秋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279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7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