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佐藤春夫影响下的郁达夫早期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21-07-12 08:53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郁达夫凭借直抒胸臆的《沉沦》小说集,率"创造社"之众登上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舞台。论及郁达夫早期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文学表现,不能不提他留日十年所受的文学熏陶和影响。明治维新后,西洋开化的风气传递至日本,大量文艺思潮被源源不断引入,或继承或变异地被日本文坛改造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主义。以发端于19世纪末的唯美主义为例,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传入,使勇于表现自我、传达个性自由的日本作家,开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下,营造出独具东洋特色的日本唯美主义,诞生了永井荷风、佐藤春夫和谷崎润一郎等日本唯美作家。毋庸置疑,这股思潮携带着艺术和美,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当时留日的文学青年心中,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其中就以郁达夫为主。笔者通过大量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采用以影响研究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意在探寻作为影响者的佐藤春夫,其在文艺创作过程中透露出的唯美主义观念,如何见诸于作为接受者的郁达夫笔端。文章主体大致划分为结识、模仿、差异、缘由四个章节,首先概括郁达夫留日十年经历与期间结识佐藤春夫,并对其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的过程;然后阐释郁达夫对以"忧郁"为主的佐藤春夫作品中情感表达、意象隐喻、...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学子与日本作家的相遇与结识
    第一节 因文学结缘——郁达夫与佐藤春夫
    第二节 因现实缘灭——一段跨国情谊的始末
第二章 郁达夫对佐藤春夫的接受
    第一节 殊途同归的感伤
    第二节 自然和意象的情感寄托
    第三节 身心之殇的病态隐喻
    第四节 注重一己的孤独和隐忍
第三章 郁达夫与佐藤春夫的创作差异
    第一节 精神空虚与物质匮乏
    第二节 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
    第三节 消极出世与积极入世
    第四节 睹物之哀与立意之善
第四章 差异背后:"共鸣"的缘由
    第一节 性情气质的一致性
    第二节 文学追求的相似性
    第三节 "边缘人"的感伤
    第四节 "世纪末"思潮的感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都市的乡愁——比较郁达夫的《沉沦》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J]. 杜佺,张冲.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02)
[2]郁达夫“沉沦”情结中的异域因子[J]. 孙宜学.  中国比较文学. 2012(03)
[3]1921年的郁达夫与佐藤春夫——中日文学史上的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断片[J]. 童晓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4]个人欲望:创造社作家日本体验的基点[J].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2)
[5]郁达夫创作中的比较文学研究[J]. 陆建民.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6]日中两国文学家的“交流”—— 佐藤春夫和郁达夫[J]. 祖父江昭二,杉村安几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01)
[7]文学与历史的纠缠——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留日作家群[J]. 董炳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8]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J]. 王向远.  外国文学研究. 1995(04)
[9]混乱,还是一致?——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与郁达夫《沉沦》三部曲[J]. 黎德机,白岚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02)
[10]佐藤春夫与郁达夫[J]. 伊藤虎丸,刘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3(02)

博士论文
[1]日本留学与创造社作家的国家想象[D]. 刘婉明.南京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家佐藤春夫的小说比较[D]. 冯玉尧.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5
[2]日本经历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D]. 元妮娜.青岛大学 2010
[3]影响与超越[D]. 金震海.延边大学 2007
[4]译介·影响·变异[D]. 张能泉.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9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79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