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空间·过客·时代:王安忆《长恨歌》的感伤基调

发布时间:2021-08-11 12:48
  王安忆的《长恨歌》通过弄堂、爱丽丝、邬桥、平安里等空间的转换,勾勒了王琦瑶辗转飘零的一生;通过导演、程先生、李主任、阿二等"过客"视角,透视了王琦瑶的世俗与虚无;由时代变化以及布尔乔维亚到无产阶级的身份转换,揭示了王琦瑶的人生走向与悲剧命运。小说的感伤基调也在空间转换、"过客"视角与时代变化中得到彰显。 

【文章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3(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空间转换与人物命运
二、“过客”视角与虚无人生
三、时代变化与“小我”追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繁花》和《长恨歌》中的上海怀旧书写[J]. 张晓英.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2]“怀旧”语境中的《长恨歌》——一种势利价值观的体现[J]. 刘永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3]“上海怀旧”:附庸风雅的腔调,虚假文化的认同——《长恨歌》中的“老克勒”人物形象解读[J]. 明卫红.  名作欣赏. 2012(33)
[4]独特的女性都市文化体验——浅析《长恨歌》的怀旧[J]. 许陈颖.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5]论《长恨歌》的怀旧情结[J]. 周明鹃.  中国文学研究. 2003(02)
[6]反浪漫的怀旧恋语——长篇小说《长恨歌》的一种解读[J]. 余岱宗.  小说评论. 2001(02)



本文编号:3336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36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