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与“乾嘉学术”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13:16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它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了纪昀大半生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以及心路历程的变化。作为一部“学者小说”,它受到了当时主流学术流派“乾嘉学派”的深刻影响,确立了它在小说史上的独特地位。关于纪昀与“乾嘉学派”的关系,本文认为:纪昀作为当时的学界巨擘和文坛泰斗,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文艺创作上都必然与“乾嘉学派”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对于“乾嘉学派”而言,纪昀可以说是“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或者说既浸染其中又不受其规范的拘囿,展现学者加官员深厚的学术修养与文艺能力。首先,纪昀的好友中不乏像戴震、桂馥这样的“乾嘉学派”中坚人物,他们之间相互切磋,酬唱交好,彼此影响。其次,纪昀“崇经”“重考据”的学术思想,与“乾嘉学派”的治学思想与方法,具有同源性特点,他们都深受古代学术传统特别是汉代经学和清初“实学”观念的影响。第三,纪昀一直推崇“乾嘉学术”中“探源”“求实”的思想,并用之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作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和学界领袖,纪昀引领当时的学术风尚,推动了“乾嘉学派”的形成和壮大。另外,纪昀作为学者型官员,有着根深蒂固传统士大夫情怀,他的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熔...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纪昀与“乾嘉学人”
第一节 纪昀与“乾嘉学派”关系论争
第二节 纪昀与“乾嘉学人”的关系考证
第三节 纪昀学术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关联性
第二章 《阅微草堂笔记》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
第一节 《阅微草堂笔记》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的相同性
第二节 纪昀思想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的差异性
第三章 :小说创作与“乾嘉学术”
第一节 “学人小说”与同期其他小说区别
第二节 乾嘉“学人小说”对清代小说作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震与《阅微草堂笔记》[J]. 方盛汉. 北方论丛. 2017(01)
[2]桂馥与阮元交游述略[J]. 丁秀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3]乾嘉学人与朝鲜学人之交游——以纪昀与洪良浩之往来为中心[J]. 孙卫国. 文史哲. 2014(01)
[4]纪昀与乾嘉学派概说[J]. 杨子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2011(00)
[5]含笑看泰华 请各立一峰——《子不语》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关系辨析[J]. 王正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11(02)
[6]清代笔记小说与乾嘉学派[J]. 宋莉华. 文学评论. 2001(04)
[7]20世纪《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J]. 汪龙麟. 殷都学刊. 2000(01)
[8]《阅微草堂笔记》版本考略[J]. 李永忠,赵立新. 文献. 1999(03)
博士论文
[1]《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论[D]. 齐心苑.山东大学 2017
[2]《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 魏晓虹.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乾嘉学术思潮与《镜花缘》创作之关系[D]. 郑策.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翁心存《阅微草堂笔记》评点研究[D]. 崔慧新.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3]《阅微草堂笔记》实学美学思想研究[D]. 陈辞.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36227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纪昀与“乾嘉学人”
第一节 纪昀与“乾嘉学派”关系论争
第二节 纪昀与“乾嘉学人”的关系考证
第三节 纪昀学术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关联性
第二章 《阅微草堂笔记》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
第一节 《阅微草堂笔记》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的相同性
第二节 纪昀思想与“乾嘉学派”学术思想的差异性
第三章 :小说创作与“乾嘉学术”
第一节 “学人小说”与同期其他小说区别
第二节 乾嘉“学人小说”对清代小说作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震与《阅微草堂笔记》[J]. 方盛汉. 北方论丛. 2017(01)
[2]桂馥与阮元交游述略[J]. 丁秀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3]乾嘉学人与朝鲜学人之交游——以纪昀与洪良浩之往来为中心[J]. 孙卫国. 文史哲. 2014(01)
[4]纪昀与乾嘉学派概说[J]. 杨子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2011(00)
[5]含笑看泰华 请各立一峰——《子不语》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关系辨析[J]. 王正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11(02)
[6]清代笔记小说与乾嘉学派[J]. 宋莉华. 文学评论. 2001(04)
[7]20世纪《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J]. 汪龙麟. 殷都学刊. 2000(01)
[8]《阅微草堂笔记》版本考略[J]. 李永忠,赵立新. 文献. 1999(03)
博士论文
[1]《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论[D]. 齐心苑.山东大学 2017
[2]《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 魏晓虹.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乾嘉学术思潮与《镜花缘》创作之关系[D]. 郑策.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翁心存《阅微草堂笔记》评点研究[D]. 崔慧新.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3]《阅微草堂笔记》实学美学思想研究[D]. 陈辞.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36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3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