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旧体诗词中的“飞机”意象与战争书写
发布时间:2021-11-06 04: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飞机"由交通工具变为战斗武器。旧体诗词应时而作,突破文体的束缚,细致地书写"飞机"这种新事物及其造成的灾难,比小说、戏剧等文体更具时效性,比新闻、报告等文体更有情怀,体现出一种忧患意识和乱世伤痛。由于敌我空军力量的悬殊,我方伤亡惨重,但中国飞行员舍生忘死,应敌于长空之上,他们成为抗战旧体诗词中的"飞将军"。这里的"飞将军"褪去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而成为英雄群像的代称,显示了中国人壮怀激烈、英勇无畏的精神品格。这类新鲜的题材拓展了旧体诗词的抒情空间,丰富了现代文学的战争书写,促成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机翼下的乱世伤痛
二、“飞将军”的文化隐喻
三、结语
本文编号:3479146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机翼下的乱世伤痛
二、“飞将军”的文化隐喻
三、结语
本文编号:3479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7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