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屈原记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06:42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范人物,历朝历代皆在不断记忆屈原,对屈原的记忆可谓贯穿中国文化之始终。延续千年的屈子记忆不仅逐步构筑了具有人格光辉的屈子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中国文化对屈子人格的高度认同,并由此绵延发展为世代相续的屈子文化与精神传统。回溯屈子文化传统之形成,“文化记忆”可作为一项考察之法,为屈子记忆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提供一个新的阐释思路。本文将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对唐诗中的屈原记忆进行梳理和阐释研究,旨在呈现屈原这一经典人物在唐人记忆中的流传与演变,继而反映屈原记忆中蕴含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意蕴。全文由绪论和三章内容构成,主要讨论唐诗中的屈子形象记忆、屈子文学传统记忆及屈子记忆之场,借此寻绎屈子形象的形成与演变轨迹,梳理屈子文学传统的认同过程与发展脉络,同时探寻具有永恒回忆空间的屈子记忆之场。缘此,探讨唐诗中的屈子记忆,有助于厘清屈子文化传统的丰富内涵与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木版画纵19cm横13cm(图片来自中国汨罗网)
34当然,与屈子相比,渔父所代表的“与世推移”思想虽没有那么超凡脱俗,但亦有其可贵之处。渔父“与世推移”的思想是在“独醒”道路之外开启的新的生存道路,而与“独醒”所要经历的痛苦相比,这条道路更加顺遂自适。将渔父与屈子两相对比,正体现了屈子独立精神的可贵性。由此在后世的诗人中产生了屈子与渔父两个不同的形象记忆,形成了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记忆。据统计,《全唐诗》中明确提到“屈子”与“渔父”的诗歌有19首,其中多将渔父与屈子形象作对比,或借渔父以自抒心志,或借屈子以言自身气节。延续至今,屈子与渔父相联已形成一种记忆传统,如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①就作有《屈原图》(见图2)和《渔父图》(见图3),作者以屈子之憔悴形貌与渔父之精神饱满形成了鲜明对比,借以表达了屈子被逐后虽“形容枯槁”,也依旧坚守独立精神的高尚气节。此画作可视作是屈子“独醒者”记忆延续至今的一种呈现。图2傅抱石屈原图纸本设色纵62.2cm横109.3cm故宫博物院藏图3傅抱石渔父图纸本设色纵62cm横110cm故宫博物院藏①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号抱石斋主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篆刻家、美术史论家。
34当然,与屈子相比,渔父所代表的“与世推移”思想虽没有那么超凡脱俗,但亦有其可贵之处。渔父“与世推移”的思想是在“独醒”道路之外开启的新的生存道路,而与“独醒”所要经历的痛苦相比,这条道路更加顺遂自适。将渔父与屈子两相对比,正体现了屈子独立精神的可贵性。由此在后世的诗人中产生了屈子与渔父两个不同的形象记忆,形成了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记忆。据统计,《全唐诗》中明确提到“屈子”与“渔父”的诗歌有19首,其中多将渔父与屈子形象作对比,或借渔父以自抒心志,或借屈子以言自身气节。延续至今,屈子与渔父相联已形成一种记忆传统,如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①就作有《屈原图》(见图2)和《渔父图》(见图3),作者以屈子之憔悴形貌与渔父之精神饱满形成了鲜明对比,借以表达了屈子被逐后虽“形容枯槁”,也依旧坚守独立精神的高尚气节。此画作可视作是屈子“独醒者”记忆延续至今的一种呈现。图2傅抱石屈原图纸本设色纵62.2cm横109.3cm故宫博物院藏图3傅抱石渔父图纸本设色纵62cm横110cm故宫博物院藏①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号抱石斋主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篆刻家、美术史论家。
本文编号:3530135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木版画纵19cm横13cm(图片来自中国汨罗网)
34当然,与屈子相比,渔父所代表的“与世推移”思想虽没有那么超凡脱俗,但亦有其可贵之处。渔父“与世推移”的思想是在“独醒”道路之外开启的新的生存道路,而与“独醒”所要经历的痛苦相比,这条道路更加顺遂自适。将渔父与屈子两相对比,正体现了屈子独立精神的可贵性。由此在后世的诗人中产生了屈子与渔父两个不同的形象记忆,形成了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记忆。据统计,《全唐诗》中明确提到“屈子”与“渔父”的诗歌有19首,其中多将渔父与屈子形象作对比,或借渔父以自抒心志,或借屈子以言自身气节。延续至今,屈子与渔父相联已形成一种记忆传统,如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①就作有《屈原图》(见图2)和《渔父图》(见图3),作者以屈子之憔悴形貌与渔父之精神饱满形成了鲜明对比,借以表达了屈子被逐后虽“形容枯槁”,也依旧坚守独立精神的高尚气节。此画作可视作是屈子“独醒者”记忆延续至今的一种呈现。图2傅抱石屈原图纸本设色纵62.2cm横109.3cm故宫博物院藏图3傅抱石渔父图纸本设色纵62cm横110cm故宫博物院藏①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号抱石斋主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篆刻家、美术史论家。
34当然,与屈子相比,渔父所代表的“与世推移”思想虽没有那么超凡脱俗,但亦有其可贵之处。渔父“与世推移”的思想是在“独醒”道路之外开启的新的生存道路,而与“独醒”所要经历的痛苦相比,这条道路更加顺遂自适。将渔父与屈子两相对比,正体现了屈子独立精神的可贵性。由此在后世的诗人中产生了屈子与渔父两个不同的形象记忆,形成了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记忆。据统计,《全唐诗》中明确提到“屈子”与“渔父”的诗歌有19首,其中多将渔父与屈子形象作对比,或借渔父以自抒心志,或借屈子以言自身气节。延续至今,屈子与渔父相联已形成一种记忆传统,如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①就作有《屈原图》(见图2)和《渔父图》(见图3),作者以屈子之憔悴形貌与渔父之精神饱满形成了鲜明对比,借以表达了屈子被逐后虽“形容枯槁”,也依旧坚守独立精神的高尚气节。此画作可视作是屈子“独醒者”记忆延续至今的一种呈现。图2傅抱石屈原图纸本设色纵62.2cm横109.3cm故宫博物院藏图3傅抱石渔父图纸本设色纵62cm横110cm故宫博物院藏①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号抱石斋主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篆刻家、美术史论家。
本文编号:3530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3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