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从七体文看自汉迄唐之士风流变

发布时间:2022-01-10 15:49
  七体文反映了自汉迄唐的隐逸、学风、交游、求仙、山水、声色等士风之流变。隐逸:一、士大夫的隐逸动机、隐逸生活。东汉士大夫的隐逸受到道家思想、神仙方术等影响。他们通常隐居山中,过着岩居穴处的生活,汉末士人选择隐居在山水美景之侧。志于隐逸的东汉士人在隐居中,往往目的明确、意志坚定、品性淡泊,满足于隐居生活的穷苦、寂寞,能够抵抗外界物欲诱惑、拒绝统治者的征聘,保持宁静、安乐的精神状态;六朝士大夫的隐逸,受到郭象“独化论”玄学思想、老庄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道成仙信仰的影响。六朝士大夫通常隐居在山水美景之侧,将单纯的“隐”升华为自觉审美境界的“逸”。南朝笃志隐逸的士人在隐居中始终保持着恬淡、纯净、坚定的精神状态。南朝隐志不坚的士人,根本无心隐居,将隐居视作人生的迷失与放逐,山林隐居生活让他们感到寂寞、凄惶、百无聊赖。二、当政者的反隐、招隐与士大夫的隐逸之辩。东汉当政者利用儒家倡导建立现世功名的理论批评士人的隐居不仕,隐士则以老庄思想为理论武器予以驳斥;六朝当政者往往以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价值标准,批评士人的隐居不仕致使人生劳苦是误入歧途,糟践生命肉体与自身价值,徒劳无功,自寻苦吃,违背人性。两晋士大夫...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自汉迄唐的七体文研究现状
        (二)自汉迄唐的士风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隐逸
    (一)士大夫的隐逸动机、隐逸生活
        1、东汉士大夫的隐逸动机、隐逸生活
        2、六朝士大夫的隐逸动机、隐逸生活
    (二)当政者的反隐、招隐与士大夫的隐逸之辩
        1、东汉当政者的反隐、招隐与士大夫的隐逸之辩
        2、六朝当政者的反隐、招隐与两晋士大夫的“反招隐”
    (三)隐士接受当政者招隐的原因
        1、东汉隐士接受当政者招隐的原因
        2、西晋隐士接受当政者招隐的原因
        3、梁朝隐士接受当政者招隐的原因
二、学风
    (一)西汉前期士大夫从师黄老之学的风气
    (二)东汉士大夫的尊儒读经之风
    (三)梁朝士大夫的从儒治经之风
三、交游
    (一)汉末士大夫的结交游侠之风
    (二)六朝士大夫的游宴之风
    (三)唐代士大夫结交道士、任侠、娴习纵横术者的风气
        1、唐代士大夫结交道士、方士之风
        2、唐代士大夫结交任侠之风
        3、唐代士大夫结交娴习纵横术者之风
四、求仙
    (一)东汉士大夫的神仙信仰
    (二)六朝士大夫的服食之风
五、山水
    (一)东汉士大夫的山水遣兴之风
    (二)六朝士大夫的山水交游之风
六、声色
    (一)音乐之丽
        1、汉代士大夫间盛行俗乐与“以悲为美”的审乐观
        2、汉末六朝士大夫间流行清商乐
    (二)女色之丽
        1、汉代士大夫的女性人体审美意识
        2、南朝士大夫的女性人体审美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二、现代著作
    三、研究论文
        (一)期刊论文
        (二)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80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80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