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黛玉到梅兰芳:现代红楼文化传播与鲁迅的文化理性
发布时间:2025-01-11 01:07
在民国红楼文化思潮的生成中,鲁迅身处林黛玉形象的现代传播与梅兰芳红楼戏的大众接受之间。通过对书上的林黛玉及其社会影响的认知理性辨析,鲁迅洞见了红楼人物形象在民国社会语境下可能出现的文化内涵。鲁迅对民国流行文化中的梅兰芳黛玉旦妆照作出价值理性评估,由此质询中国民众独立的审美能力。鲁迅对梅兰芳戏曲的公开批判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表达文化公共理性的重要案例。鲁迅的文化理性表达将为我们理性建构本土文化话语、理性认识民族艺术提供新的反思。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书上的林黛玉与鲁迅的认知理性
第一,鲁迅往往以其小说史知识勘误民国小说研究出版物,对林黛玉在小说史中的形象流变进行知识理性指谬。
第二,鲁迅洞穿了小说《红楼梦》的社会认知价值,并以阶级话语质询“人性论”阐释与林黛玉形象之间的理论差距。
第三,鲁迅反思了林黛玉形象在民国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内涵,对林黛玉文学形象介入现代社会作出理性追问。
二、照片上的“林黛玉”与鲁迅的价值理性质询
第一,在现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社会语境下,梅兰芳以黛玉葬花等古装扮相将红楼文化的感性声色之美发挥到极致,梅兰芳尤其以其独特的人像性别阐释促成了现代视觉文化的大众流行热潮。
第二,就鲁迅方面来看,正是照片上林黛玉的流行引起了鲁迅的警觉。鲁迅对梅兰芳的批判并非个人恩怨,鲁迅对梅兰芳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视觉拟像的价值评估。
第三,置身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大众流行文化思潮中去看待鲁迅对梅兰芳的批判,鲁迅对梅兰芳批判的着眼点在于大众对梅兰芳古装扮相的买账、追捧,乃至于盲目模仿,质询的是中国大众独立的审美能力。
三、梅兰芳红楼戏的感性共识与鲁迅的公共理性批判
本文编号:40257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书上的林黛玉与鲁迅的认知理性
第一,鲁迅往往以其小说史知识勘误民国小说研究出版物,对林黛玉在小说史中的形象流变进行知识理性指谬。
第二,鲁迅洞穿了小说《红楼梦》的社会认知价值,并以阶级话语质询“人性论”阐释与林黛玉形象之间的理论差距。
第三,鲁迅反思了林黛玉形象在民国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内涵,对林黛玉文学形象介入现代社会作出理性追问。
二、照片上的“林黛玉”与鲁迅的价值理性质询
第一,在现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社会语境下,梅兰芳以黛玉葬花等古装扮相将红楼文化的感性声色之美发挥到极致,梅兰芳尤其以其独特的人像性别阐释促成了现代视觉文化的大众流行热潮。
第二,就鲁迅方面来看,正是照片上林黛玉的流行引起了鲁迅的警觉。鲁迅对梅兰芳的批判并非个人恩怨,鲁迅对梅兰芳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视觉拟像的价值评估。
第三,置身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大众流行文化思潮中去看待鲁迅对梅兰芳的批判,鲁迅对梅兰芳批判的着眼点在于大众对梅兰芳古装扮相的买账、追捧,乃至于盲目模仿,质询的是中国大众独立的审美能力。
三、梅兰芳红楼戏的感性共识与鲁迅的公共理性批判
本文编号:4025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025705.html
上一篇:中国现代幻想儿童文学中“漫游奇境”类故事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