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化武人华岳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0:07

  本文关键词:文化武人华岳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华岳 诗歌 武人情怀 文人情怀 典故特色 风格特色


【摘要】:华岳(?—1221),宋宁宗时期武学生。在宋代文治的政治环境下,他兼具文士与武士的双重特征,体现出有宋一代武人的独特性。本论文以其诗歌研究为基础,共分三章,对其诗加以讨论。第一章主要阐述华岳的生平及其交游状况,生平描述主要通过“况是十年芹泮客”、“十年忧患谪东南”、“忠肝义胆赴黄泉”这三个方面来梳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华岳交游广泛,交游部分主要从“与宗室后裔的唱和”、“对朝廷官员的干谒”、“与其他人交游”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与宗室后裔的唱和,可以看出当时部分宗室对于政治形势的看法;对朝廷官员的干谒,主要可以看出华岳作为一个被文化的武人在写干谒诗时所体现的武人的豪放;与江湖人士、文学家、僧人、理学家的交游,体现出华岳交游广泛、文武兼备,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有宋一代武人文化的特色。第二章主要讨论华岳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怀。主要从武人情怀与文人情怀两个方面着手。武人情怀主要体现于:一、切直英雄的自我定位。华岳在诗中常以“豪杰”、“英雄”来称呼自己。二、忠肝义胆的爱国情怀。华岳对权贵奸佞的憎恨、对国事的担忧、对普通人民的关爱是其爱国之情的体现。三、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从作战策略、外交政策、人才的任用、作战工具等方面,体现出华岳与一般文人的不同。四、希图建功的不遇情怀。与文人相比,华岳更希望在自己年富力强时驰骋沙场,完成“恢我诸夏车书同”的梦想。与之相对应,华岳文人情怀主要体现于:一、多元化的文人情怀。工画、作诗、品评历史体现出有宋一代文人独特的文化趣味。二、民胞物与的爱民情怀。华岳在编管建宁期间,对下层人民的处境体会颇深,恤民情怀真切而自然。三、思乡怀友的真挚情怀。华岳被贬十余年间,对亲朋好友的怀念真实而感人。四、不平无奈的归隐情怀。华岳的归隐主要来源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空有兼济天下之志,但却不被重用,悲愤无奈。第三章主要讨论华岳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用典特色。华岳用典之密集、生僻,显示了其文人的博学。所用典面多涉及韩信、祖逖等谋臣武将形象,从侧面来体现其武人风范。二、风格特色,主要体现在感情上的雄奇豪迈、画面的自然清新以及语言的真率直白。文章的结语,简述了华岳此种特色的形成原因,它是由外因上宋代的“文治”制度以及内因上华岳作为武人的自身性格、坎坷的遭遇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有关宋代武举的文集(军事著作除外),目前存世的仅有华岳的《翠微先生南征录》,侧面印证了文人对其的认可,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华岳 诗歌 武人情怀 文人情怀 典故特色 风格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0
  • 第一章 华岳的生平及其交游10-19
  • 第一节 坎坷的人生经历10-12
  • 一、况是十年芹泮客10
  • 二、十年忧患谪东南10-11
  • 三、忠肝义胆赴黄泉11-12
  • 第二节 华岳的交游12-19
  • 一、与宗室后裔的唱和12-14
  • 二、对朝廷官员的干谒14-16
  • 三、与其他人交游16-19
  • 第二章 华岳诗的思想情怀19-33
  • 第一节 武人情怀19-25
  • 一、切直英雄的自我定位19-20
  • 二、忠肝义胆的爱国情怀20-22
  • 三、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22-24
  • 四、希图建功的不遇情怀24-25
  • 第二节 文人情怀25-33
  • 一、多元化的人文情怀25-28
  • 二、民胞物与的爱民情怀28-29
  • 三、思乡怀友的真挚情怀29-31
  • 四、不平无奈的归隐情怀31-33
  • 第三章 华岳诗的艺术特色33-43
  • 第一节 用典特色33-37
  • 一、典故中蕴含的博学文人33-35
  • 二、典故中体现的武人风范35-37
  • 第二节 风格特色37-43
  • 一、雄奇豪迈的风格特色37-38
  • 二、清新流丽的风格特色38-40
  • 三、真率直白的风格特色40-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发表论文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永环;;南宋爱国诗人华岳的诗风及其成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陶文鹏;;论华岳的诗歌[J];长江学术;2006年04期

3 马君骅;;华岳生平事迹琐议[J];安徽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4 孙建民;论宋南渡武将的文化修养[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5 王晓雪;;北宋前期抑武政策及其思考[J];军事历史研究;2009年S1期

6 周兴涛;董克宁;;宋代科举中的文武举互换现象[J];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陈峰;北宋武将群体素质的整体考察[J];文史哲;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成;华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1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31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