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诗心”:钱穆论中国文学
发布时间:2017-07-08 06:29
本文关键词:“史家之诗心”:钱穆论中国文学
【摘要】:严格来说,钱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者。然而,从史学家的眼光与对文学的热情出发,钱穆对中国文学仍然有不少真知灼见。论文分四章,加上绪论和结语,总共六部分。第一章综述钱穆研究中国文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出发,钱穆自始至终都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进而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面貌。对“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钱穆看到了中国文学和日常人生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文学即人生”,同时他还强调了作者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在方法上,钱穆既采用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同时采用了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探讨钱穆的文学史观念。钱穆的文学史观念体现了史学家的“贯通”意识。他常常能看到中国文学史上的“新”;同时,他还能发现其他艺术形式,如京剧、戏曲以及书法、绘画中的文学意味;围绕《钱穆讲中国文学史》,讨论“文学史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钱穆关于文学与考据学的若干观点。第三章探讨钱穆的文学观念。钱穆评价中国文学,既关注了文学的教化功能,同时也关注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表达技巧;从中国文学的传统出发,钱穆认为中国文学是“心学”,读者之心若能感知作者之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则此文学依然是“活文学”;同时探讨钱穆的“纯文学”观念。第四章为文体与文类的研究。文体和文类分别代表了中西方的文学分类标准;从钱穆对中国文体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文学的流变。结语部分反思钱穆中国文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今天我们依然读钱穆的原因。
【关键词】:钱穆 中国文学 文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一、钱穆其人10-12
- 二、学界的钱穆研究现状12-15
- (一) 钱穆研究的整体现状12
- (二) 钱穆文学思想研究现状12-15
- 三、研究意义15-16
- (一) 理论意义15
- (二) 现实意义15-16
- 第一章 立场、观点、方法:钱穆的中国文学研究16-26
- 第一节 文化史背景下的中国文学16-19
- 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17-18
- 二、文化文学史18-19
- 第二节 关于文学的再讨论:文学与人生19-23
- 一、文学人生论20-21
- 二、作者并未“死去”21-23
- 第三节 钱穆的文学研究方法23-26
- 一、传统学术研究路径23-24
- 二、中西之间比较的方法24-26
- 第二章 钱穆的文学史观念26-40
- 第一节 大文学史观: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学26-32
- 一、中国文学史上的“新”26-30
- 二、京剧、戏曲等艺术形式的文学性30-32
- 第二节 “一本个性化的文学史”——《钱穆讲中国文学史》32-35
- 一、“讲堂实录”:《文学史》的编排、体例32-34
- 二、“文学史”的教育34-35
- 第三节 义理与考据:文学史与考据35-40
- 一、对文学史公案的考据36-38
- 二、“考据不等于欣赏”38-40
- 第三章 钱穆的文学思想40-47
- 第一节 钱穆的文学批评标准40-43
- 一、文学的教化功能40-42
- 二、文学的审美与表达技巧42-43
- 第二节 文学与“心学”43-44
- 第三节 中国文学中的“纯文学”44-47
- 第四章 “文体”与“文类”:中西方的文学类型47-52
-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体”47-49
- 第二节 韵文和散文的分途发展49-52
- 结语52-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光烈;;批判钱穆的“国史大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敏;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文吉;钱穆与文学雅化问题[D];北京大学;2006年
2 徐波;和合会通之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翁e鹲,
本文编号:533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3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