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传教士报刊史传文的文体探索及意义——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7-25 18:05
本文关键词:试论近代传教士报刊史传文的文体探索及意义——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史传文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圣经》 文体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史记"和"姓谱"栏目,收录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史传文。其中,"史记"栏目的东西史记和合类作品,综合采用了纲目体、编年体、纪传体和通史体四种史书体裁,给中国学术文化界带来了中西比较的视野和比较叙事的方法;脱胎于《圣经》律法书的历史类文章,将神话和传说当作历史,但写作时又对历史进行了文学化改造,导致中国读者更多地将之作为世界文化经典及文学名著来接受;脱胎于《圣经》历史书的人物传记,对《圣经》历史书进行了题材精选,而且借鉴了中国纪传体史书、小说和诸子散文的行文经验。"谱姓"栏的文章,与"史记"栏目分列,吸收西方传记文学的特点,对中国的传统传记体文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扬弃,标志着中国近代传记文学的独立。《东西洋考》所载史传文的文体探索,其价值意义在于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给中国历史和文学都带来了新的视野和体例。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史传文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圣经》 文体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传教士中文报刊文体研究”(GD14CZW02)
【分类号】:I207.5
【正文快照】: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由德国传教士郭实腊以“爱汉者”笔名主编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下简称《东西洋考》),近年来开始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不过,学界已有成果主要是探讨传教士写作对于中国文学(特别是对小说的体例)的借鉴和传播,对于该刊上连续刊出时间长、刊出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瑜;《东西洋考》与近代中国文学的“气味”[D];三峡大学;2011年
2 王海波;《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中国文学传播[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2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7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