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抗战背景中青苗作品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抗战背景中青苗作品研究
【摘要】:青苗文学创作集中在抗战时期,作品题材广泛,主题丰富,形成了作者初步的艺术风格,且产生了一定历史影响。青苗创作时间较短,并于抗战结束后即淡出文坛,且无文学专著问世,至今没有对青苗生平及抗战时期著作进行汇编,也没有对其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造成长期的学术空白。本篇学位论文系首次对青苗及作品进行研究之作,碍于长期的学术空白,论文写作从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出发,对青苗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基础,同时,立足文本细读与归纳,发掘青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梳理青苗生平及文学活动,并对山西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发生背景进行简介,归纳影响青苗文学创作的多重因素。第二章围绕青苗作品中的战争写作展开论述。分析作者对战争二元格凋的写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关于战争中宗教思想的思考。虽然青苗的思考未形成系统的思想成果便中断写作,但表现出了青苗作为作家对文学创作责任的承担。第三章梳理青苗作品对战时本土农民形象的塑造,着重围绕青苗对戈争中“永恒”农民品质的新发现,并分析作者对农民品质发现的意义。对农民死象的发现,体现了创作之初的青苗,在动荡环境中,能够立足历史现场进行文创作。第四章分析青苗作品对本土自然景物的诗性写作。青苗在当时被称为“边疆生活的画家”,从对本土自然景物的诗性寓言化写作中,分析作者创作的心理指归。青苗以诗性写作的视野书写本土自然景物,为地方文学及抗战文学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应被重视。
【关键词】:山西 抗战 青苗 农民形象 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2
- 第2章 青苗抗战作品中的战争写作12-24
- 2.1 战争二元格调的呈现12-15
- 2.2 对战争中宗教思想的思考15-24
- 第3章 青苗抗战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24-32
- 3.1 农民形象塑造24-29
- 3.2 战时“永恒”农民品质新发现29-32
- 第4章 青苗抗战作品的自然诗性写作32-42
- 4.1 “边疆生活的画家”32-39
- 4.2 诗性写作的心理指归39-42
- 结论42-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田;折射的镜像——也谈研究生学位论文[J];文艺争鸣;2001年03期
2 方仪;钱志中;;关于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1期
3 郦明;浅议我国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J];机械工程;1987年02期
4 谢楠;牛伟恒;杨维磊;;如何通过文献综述解决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继承与创新问题[J];山西青年;2013年24期
5 谭建荣;;怎样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J];应用写作;2004年01期
6 刘长城;张坤;;谈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山东文学;2009年S4期
7 牛敬莹,刘文娟,卢石,张瑞华,张美丽;全国体育院校(系、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的建立及其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张铁夫;学位论文与学术创新——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点体会[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2期
9 林向阳;1981-2002年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10 王茜;;关于提高创作艺术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J];设计艺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黎娟;秦荣;;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A];陕西省档案学会第八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C];2004年
2 龚乐年;;刍议影响研究生业务培养质量的几个原因[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蔡妙花;曹春;赵乃良;;优化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蔡妙花;曹春;赵乃良;;优化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程墨 通讯员 严莉莉 陈博;12道“金牌”倒逼研究生写好论文[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方延明;新世纪我们怎样培养研究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版编辑邋陶雷 韩仁武 范吉昌;质量在“较真”中提升[N];解放军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玉兰;研究生学位论文“打假”的法律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李世彬 苏继红;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杨茗;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7 文永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三方受益[N];科技日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郑水平;曙光油区建成首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记者 宋全政;山东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吴佳s,
本文编号:572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7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