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研究
【摘要】:广西石刻是研究广西文化不可替代的文献,更是研究中原文化对南方文化相互影响的一大文献资源。其内容广泛、数量丰富、体裁多样的特点,不仅可作某一领域、某一专题研究,亦可就某一体裁进行分析。广西石刻诗歌是广西石刻发展集中、数量可观、分布广泛的重要内容,且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贯穿始终,为研究石刻诗歌发展特征、文学特色及朝代特色提供了条件。广西石刻诗歌既是石刻文献的一部分,同时因其诗歌体裁的特性,不仅具有补充纸质文献不足之功,更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明代是广西石刻诗歌开始全面发展的时期,其契机是明王朝加强对偏远地区管理统治;明代是广西本土诗人开始崭露头角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断代史切入研究,探讨广西石刻诗歌有明一代的内容、特色及意义。第一章探讨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发展概况。广西明代教育事业的空前发展,促进了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度,缩小广西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为石刻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明王朝封建统治的加强及统治者对广西的重视,大批文人官员到广西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任职,为石刻诗歌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在有明一代的文化、政治影响下,广西明代石刻诗歌得以全面发展,空间分布上惠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及南部沿海,表现了由桂北向桂南、由西向东的发展趋势;诗刻形制完备,从诗名、作者、年月、落款等基本要素诗刻文字均保存完好,为充分研究诗歌的文学性提供了完整的文献材料。第二章探讨广西明代石刻诗歌作者的诗歌创作。流寓诗人的创作最为突出,其诗歌创作成就代表了石刻诗歌的主流风格,他们不仅为广西管理统治作出贡献,而且加强与本地诗人的交流,促进广西文化的发展进步;本土诗人的崛起,是广西本土文化进步的表现,本土诗人的诗歌创作多为传世文献未收入,补充纸质文献的不足:靖江诸王作为明代最为特殊的创作群体,其诗歌鲜为后世文献传诵,石刻诗歌留下最为真实可靠的材料,值得加以重视。第三章探讨石刻诗歌的内容,主要从自然景观和社会内容两方面分析。石刻诗歌的对广西山水、岩洞等各处景点的描绘十分生动、具体,传扬了游览胜地的名声,彰显了广西自然风光的胜迹:社会内容涉及民间故事、传说、宗教信仰及军事政治,记录了广西的历史事迹,丰富了广西石刻诗歌的人文内涵。第四章探讨石刻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明代诗歌追求复古与性灵的诗风影响下,石刻诗歌表现出形式上讲究格调韵律的复古诗风及情感上追求自由闲适的性灵之风;诗歌体式丰富多样,古体诗有五言古风、七言古风,近体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此外还有组诗、唱和诗,尤以七言律诗创作最丰。最后总结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价值与意义,石刻诗歌可补充文集之遗漏,补传世文献的不足;作为诗歌,其文学性更为凸显,可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广西石刻诗歌作为地方性文化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流寓文化,为研究地域文化及中原文化对南方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材料。
【关键词】:广西石刻 明代 诗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章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发展概况12-20
- 第一节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发展的社会背景12-16
- 第二节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分布与存在形式16-20
- 第二章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作者与创作研究20-32
- 第一节 流寓诗人的诗歌创作20-27
- 第二节 本土诗人的诗歌创作27-29
- 第三节 靖江诸王的诗歌创作29-32
- 第三章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内容32-43
- 第一节 石刻诗歌的自然景观内容32-35
- 第二节 石刻诗歌的社会内容35-43
- 第四章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艺术特色43-51
- 第一节 复古与性灵的诗风43-46
- 第二节 丰富多样的诗体46-48
-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意象48-51
- 结语 广西明代石刻诗歌的价值与意义51-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章灿;;作为文本的汉代石刻——读《汉代石刻集成》[J];古典文献研究;2008年00期
2 常卫红;;桂林石刻文启蒙特色的流变和启示[J];广西地方志;2009年03期
3 班_(;肖荣钦;;甘桑石刻文初步研究[J];文化遗产;2013年05期
4 王大方;雏凤声清——盖之庸《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评介[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02期
5 张健;;汉晋以后历代石刻的发现与损毁[J];中国书画;2005年11期
6 杨斌;;从三峡石刻看长江的“人化”[J];三峡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7 杨斌;;三峡石刻的帝王情结[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焦俊霞;;秦代石刻文:“主道利周”的悲哀[J];求索;2007年11期
9 景爱;孙文政;;辽代石刻概述[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10 巴桑旺堆;;吐蕃石刻文[J];西藏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荣章;;秦石刻文化探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启立 张伟;千年石刻藏国宝[N];黄山日报;2006年
2 薛刊;升华石刻资源 壮大石刻经济[N];中国改革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天韵;揭开甘桑石刻字符的面纱[N];广西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贾治堂 张文智 张占英 乔兴成;古石刻之乡的困惑与抉择[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程丽仙 史惠铭;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丹阳揭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刘跃进;咸阳石刻的启示[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郭青;这些文物亟待精心呵护[N];陕西日报;2002年
8 张志和;汉代的石刻隶书(下)[N];中国文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海燕;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会奇;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
本文编号:601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0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