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黑龙江知青成长小说的身份认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黑龙江知青成长小说的身份认同研究
【摘要】:新时期黑龙江知青成长小说中的成长主体多为兵团知青、农场知青,知青个体的青春成长与身份认同以昂扬奋进的精神气概为主旋律,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总体特征。本文通过对“昂扬——进取”型、“沉沦——幻灭”型、“叛逆——救赎”型三类知青成长范式的归纳与总结,对导致知青身份认同的各种成长困境给予了深入分析。具体而言,“昂扬——进取”型知青的成长困境来自“人/地”之间的冲突,这种生存实践一方面内化着知青成长的地域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又与政治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推动知青成长的不竭源泉;“沉沦——幻灭”型知青的成长困境来自个人与政治的对立,在这种无法调和的尖锐冲突中,产生自身份认同过程的政治焦虑将知青个体从理想主义的云端推向了虚无主义的深谷;“叛逆——救赎”型知青的成长困境则是自我与集体的矛盾,只有知青个体经由自我认同转向集体认同,实现由叛逆者到觉醒者的心灵突围,他才会找到知青身份认同的最终根基。从局限性上看,新时期黑龙江知青成长小说在知青身份认同方面虽然有诸多可喜探索,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叙事缺失,主要包括性别书写的缺失、日常叙事的萎缩与历史理性的匮乏等几个方面。显然,这既对今后黑龙江知青成长小说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之敞开了进一步提升自我品质的关键契机。
【关键词】:黑龙江文学 知青成长小说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第一章 知青身份认同的成长表征13-22
- 第一节 “昂扬——进取”型:知青成长身份的内化13-16
- 第二节 “沉沦——幻灭”型:知青成长身份的瓦解16-19
- 第三节 “叛逆——救赎”型:知青成长身份的重构19-21
- 本章小结21-22
- 第二章 知青身份认同的成长困境22-31
- 第一节 “昂扬——进取”型:“人/地”之间的冲突22-25
- 一、知青身份认同的文化动力:北大荒情结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22-24
- 二、知青身份认同的隐形规约:土地的在场与人性的衍化24-25
- 第二节 “沉沦——幻灭”型:个人/政治的对立25-27
- 一、知青身份认同的政治焦虑:政治暴力与生命向度的纠结25-26
- 二、知青身份认同的权力反思:理想主义向虚无主义的滑落26-27
- 第三节 “叛逆——救赎”型:自我/集体的矛盾27-30
- 一、知青身份认同的伦理审视: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的分裂27-29
- 二、知青身份认同的矛盾消解:叛逆者到觉醒者的心灵突围29-30
-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知青身份认同的叙事困境31-42
- 第一节 性别书写的缺失31-34
- 一、知青身份认同的性别歧视:男性视域下女性主体的剔除31-33
- 二、知青身份认同的性别消解:女性视域下女性主体的残缺33-34
- 第二节 日常叙事的萎缩34-38
- 一、知青身份认同的主导话语:宏大叙事对日常叙事的压抑34-36
- 二、知青身份认同的边缘话语:日常经验的贫困化与模式化36-38
- 第三节 历史理性的匮乏38-41
- 一、知青身份认同的认知局限:主观经验对历史理性的僭越38-40
- 二、知青身份认同的道德叩问:人文关怀对历史理性的遮蔽40-41
- 本章小结41-42
- 结语42-43
- 注释43-47
- 参考文献47-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战军;;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生成[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2 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陈赛花;;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苏比与阿Q[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国龙;;中国成长小说研究现状考察[J];理论与创作;2010年03期
5 王贵;;《长梦》:一部成长小说[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6 买琳燕;;关于成长小说的几个问题[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买琳燕;;传统与现代间的承续——对成长小说基本特征的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李俏梅;;成长小说何以成为近20年文革记忆生产的显要形式[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9 张国龙;;成长小说概念审美流变考察[J];文艺评论;2013年07期
10 田迎春;;走近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凌;;林道静在21世纪——青春文学、成长小说与微博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1)[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长小说:与时俱新的小说样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大人写的成长小说遭冷落[N];文汇报;2001年
3 施战军;中国式成长小说的生成[N];文艺报;2006年
4 张永禄;“80后”成长小说的得与失[N];文艺报;2007年
5 徐妍;植根古典诗性的成长小说[N];文艺报;2014年
6 朱效文;诠释生命成长的小说艺术[N];文艺报;2002年
7 吴秉杰;《桃花鱼》和“成长小说”[N];文艺报;2009年
8 徐妍 书评人;以“复杂性的精神”重写战争题材成长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孟繁华;成长小说与没落群体[N];河北日报;2003年
10 徐兆淮;叶弥和她的成长小说[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广梅;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3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钱春芸;行进中的“小说”中国[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追风筝的人》: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体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静;“80后”小说成长叙事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3 赵昱荣;成长小说视域下《喜福会》中华裔的身份问题探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修昕婷;勇士、医者、预言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孟令乔;《好女人的爱情》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乌达巴拉;新时期蒙古文成长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代文婷;天真、挫折、救赎—成长小说视角下《天下骏马》中约翰·格雷迪的成长历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顾程雁;E.B.怀特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小说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玲;从“他者”到“自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王丹丹;成长小说视角下《就说是睡着了》中大卫身份转变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7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3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