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4:23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时期 战争题材 小说 批评


【摘要】:在刚刚走出黑暗动荡,迎来光明开放的新时期,“突破”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高峰时期。致力于表现更广阔的战争空间,勇于揭露战争中的内部矛盾,英雄的塑造愈加平民化,对个体生命乃至敌人都有了更加人性化的刻画等都成为了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的新特点。在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自身也通过关于文学与政治、人性、审美关系的大讨论,创造了新的文学氛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与创作的变化,在这一语境下苏醒并成长起来的战争题材小说批评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面貌。在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审美和人性两条标准为核心,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战争题材小说批评中的人性与审美意识也呈现出“苏醒”、“崛起”与“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战争题材小说的批评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从批评观念还是批评方法、批评话语都呈现于与以往不同的崭新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独立意识与创造意识开始张扬与凸显,摆脱了作为政治工具与创作附庸的从属地位,改变了原有单一、僵化的批评模式,而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并自觉承担起社会导向的功能,有助于民族向心力的形成。这不仅使战争题材小说的批评充满了生机活力,而且也促进了整个军事文学的快速发展。但是也需要看到,在取得巨大创获的同时,战争题材小说批评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到了全球化的当下,职业批评的后劲不足,大众批评的鱼龙混杂以及专业军事文学批评阵地的衰落都使战争题材小说的批评开始呈现出取向的失衡。因此,本文把研究对象设定为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的批评,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观照与研究,分析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创获,对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批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以期对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并结合现今战争题材小说创作与评论的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良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 战争题材 小说 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选题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10-12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12-14
  •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发展历程14-30
  • 一、觉醒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批评(1978——80年代初期)14-19
  • (一)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政治解冻14-16
  • (二)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人性回归16-17
  • (三)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审美萌发17-19
  • 二、高潮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批评(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19-25
  • (一)对战争题材小说审美特质的挖掘20-24
  • (二)对战争题材小说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关注24-25
  • 三、回望反思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批评(90年代中后期至今)25-30
  • (一)战争题材小说批评对创作中人性异化的批判26-28
  • (二)战争题材小说审美批评的扩展28-30
  •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创获30-47
  • 一、战争题材小说批评中观念的更新30-36
  • (一)从附庸到独立: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价值观念的转变30-32
  • (二)历史与审美并行:战争题材小说批评自身意识的觉醒32-35
  • (三)从“工具论”的枷锁中挣脱:战争题材小说批评功能的认知深化35-36
  • 二、战争题材小说批评话语的建构36-40
  • (一)英雄话语的转变36-38
  • (二)人性话语的凸显38-39
  • (三)审美话语的建构39-40
  • 三、战争题材小说批评方法的多元40-47
  • (一)战争题材小说的印象主义批评模式41-42
  • (二)战争题材小说的叙事批评模式42-44
  • (三)战争题材小说的寻根批评模式44-47
  •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存在的问题与缺失47-55
  • 一、战争题材小说批评取向的偏差47-50
  • (一)批评的审丑化倾向47-48
  • (二)批评视野的局限化48-49
  • (三)“反战”意识的过度挖掘49-50
  • 二、战争题材小说批评发展过程中的缺失50-51
  • (一)军事文学评奖制度的不足50-51
  • (二)对网络军事文学批评的失语51
  • 三、战争题材小说批评的时代隐忧51-55
  • (一)专业军事文学批评阵地的衰落51-52
  • (二)职业批评队伍的“青黄不接”52-53
  • (三)大众批评的“众语喧哗”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1
  • 后记61-62
  • 个人简历62-63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与著作情况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婷;;中外战争题材儿童片中对“父亲之名”的不同处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2 林彭昱;;试论中国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审美经验现代扩张下的走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3 焦锐;;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人性夸张的矫正[J];当代电视;2011年02期

4 刘思言;;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战争题材电影新趋向[J];北方经贸;2011年03期

5 江腊生;;当下战争题材剧的粗鄙化倾向[J];艺术广角;2011年06期

6 崔开玺;;战争题材名画欣赏[J];国防;1990年09期

7 张明;战争——人类的一幕喜剧?[J];电影评介;1996年06期

8 韩风;战争题材话悲剧[J];文艺评论;1996年06期

9 孟隋;;新世纪战争题材电视剧的精神症候[J];文艺评论;2014年01期

10 徐永伦;;弘扬民族的信念 彰显正义的光辉——战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评述与思考[J];剧影月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秋川;;爸爸 我不哭[A];四季海棠[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青剑;延安时期文艺与战争题材的创作[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董明鉴;战争题材电视剧怎么拍[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熊国太;战争题材的深度书写[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文瑾;《狼烟北平》:平民视角反映战争题材[N];中国电影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s,

本文编号:707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07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