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昭君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0:41
本文关键词:宋代昭君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昭君诗 南宋昭君诗 繁荣原因 创作特色 艺术成就
【摘要】:自西汉昭君出塞故事产生以后,因其本身具有的传奇性和极大的影响力,使得后世文人不断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中,历代文人的咏昭君诗数量可观,思想感情深厚,立意高远,值得学界深入研究。宋代以前的咏昭君诗大多从悲叹昭君和谴责讽谏两方面入手,西晋石崇的《王明君辞》开昭君诗“悲远嫁”的先河,唐前的诗人多以此为基调感慨昭君之不幸。唐代昭君诗数量增多,主题也有了扩展,增加了对毛延寿及汉元帝的谴责与讽谏。宋代的昭君诗创作是继唐代之后的又一个高潮,无论是诗歌的数量还是内容的精深独造,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于宋朝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两宋的昭君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北宋时期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诗人在吟咏昭君时融入了更多个人的情感体悟,亦渗透着民族意识的暗流,而诗风改革大潮中的昭君诗创作也反映折射出了时代的印记。北宋诗人在昭君诗的创作上力求创新出奇,不再局限于悲怨主题。到了南宋,空前的民族矛盾以及北宋灭亡的耻辱让文人士子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时期的咏昭君诗数量明显增加,诗人们纷纷借昭君这一历史题材书写自身对民族矛盾的思考,并站在新的视角和高度探寻昭君悲剧的成因,以寄托自己强烈的感情及对当朝统治者软弱无能的谴责。宋代昭君诗在两宋诗人的用心抒写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中蕴含了现实与理性的精神,艺术手法新奇独创,为后代文人昭君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北宋昭君诗 南宋昭君诗 繁荣原因 创作特色 艺术成就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第一章 宋前及宋代昭君诗略况15-23
- 一、宋前昭君诗创作概况15-19
- (一)基本情况15-17
- (二)主题提炼与形象塑造17-19
- 二、宋代昭君诗创作概况19-23
- (一)基本情况19
- (二)繁荣原因19-23
- 第二章 北宋昭君诗23-29
- 一、民族意识浓厚23-25
- 二、个人情感融贯25-27
- 三、力求创新出奇27-29
- 第三章 南宋昭君诗29-41
- 一、对民族矛盾的思考29-31
- 二、对昭君悲剧成因的探究31-35
- 三、强烈的感情寄托35-41
- 第四章 宋代昭君诗的成就及不足41-51
- 一、现实与理性精神41-43
-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41
- (二)政治见解的表达41-42
- (三)人生哲理的思考42-43
- 二、艺术手法新奇独创43-45
- 三、宋代昭君诗的不足45-51
- 第五章 个案研究51-59
- 一、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51-55
- 二、欧阳修的唱和诗55-56
- 三、其他与王安石唱和的昭君诗56-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1-83
- 致谢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
本文编号:718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1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