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逊看梁初士风与诗风
发布时间:2017-08-23 04:20
本文关键词:从何逊看梁初士风与诗风
【摘要】:在绮靡艳丽之风弥漫的梁代诗坛,何逊诗歌是一抹清新明媚的亮色,他的直抒胸臆和朴素表达对后人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魏晋南北朝的士风研究,也有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此一时段的文学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将士风与文学联系起来的学术成果还不太多,尤其是具体到南朝各代的士风与文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实际上,齐梁士风与文学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本论题立足于士人,以何逊作为一个切入点,具体关注到他们的生平、学识、仕宦经历、交游、著述、思想、生活环境等方面,结合他们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史料和文献的研读和探索,期望能够对此有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发现。 本文主要探讨何逊的生平经历、交游状况以及诗歌特色,以此考察梁初士人风尚和精神状态,并反观梁初诗坛风貌。首先,对何逊的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时间做了一番考证,作为讨论何逊及与其相关的梁初士子活动经历的基础;其次,细致分析何逊与梁初文士的交游情况,以及现象背后的一系列社会历史原因,并比较研究梁初士子们的诗风异同;再次,总结何逊诗歌特色,并从中探析梁初士子的心态和思想状况;最后,探讨何逊诗风的渊源与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其一,从梁初帝王将相到公卿大臣对后进士子的欣然奖掖促进了浮竞之风的兴盛和文学的繁荣,梁初选举政策的改善也给后进士子打开了更为宽广的仕进之路,尽管如此,家世寒微的中下层士子仍然难以在仕途上得到公平的待遇。其二,如何逊这样家世没落的士人,在经历不被重用的诸多坎坷之后,只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官,而这样的磨砺却使得他抒发真情实感的诗作在梁代诗坛绽放出奇光异彩。其三,何逊诗风的形成不仅与自身经历有关,还可追溯至王充的真美观、永明诗风,左思、陶渊明等晋宋诗人,并与同时代文士钟嵘提出的“自然英旨”相得益彰。何逊的诗风还对后世的阴铿、杜甫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我们可对齐梁时期的诗歌风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跳出以往评价的局限,从形式的褒贬深入到诗歌内容、意义、渊源、影响以及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状态的探析,或许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齐梁诗风。
【关键词】:何逊 梁初士风 诗风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缘起8-9
- 1.2 研究现状9-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第2章 何逊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时间考14-31
- 2.1 何逊生卒年问题14-18
- 2.2 部分诗歌创作时间考18-29
- 2.2.1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和《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18-20
- 2.2.2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教》20-21
- 2.2.3 《赋咏联句》21-23
- 2.2.4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23-25
- 2.2.5 《答丘长史》25-27
- 2.2.6 《往晋陵联句》27-29
- 2.3 何逊生平梳理29-31
- 第3章 何逊与梁初文士的交游及诗风比较31-62
- 3.1 何逊与范云——文化贵族对后进的欣赏奖掖31-43
- 3.1.1 何逊与范云的关系31-32
- 3.1.2 奖掖后进之风32-39
- 3.1.3 梁初文化贵族的生活状态及其诗风39-43
- 3.2 何逊与刘孝绰——寒士与高门子弟的同志殊途43-52
- 3.2.1 何逊与刘孝绰的关系43-44
- 3.2.2 寒士与高门子弟的同志殊途44-49
- 3.2.3 何逊与刘孝绰诗歌比较49-52
- 3.3 何逊与朱记室们——寒士与寒士的惺惺相惜52-62
- 3.3.1 何逊与朱记室等寒士的关系52-53
- 3.3.2 梁初寒士的生存状态53-59
- 3.3.3 寒门士子诗风比较59-62
- 第4章 何逊诗歌特色及其所反映的梁初士风62-86
- 4.1 仕进与归隐——寒士内心的矛盾与孤独62-72
- 4.1.1 何逊诗中仕与隐的矛盾62-65
- 4.1.2 矛盾缘由65-72
- 4.2 离别与羁旅——南渡后普遍的漂泊心理72-79
- 4.2.1 离别与羁旅72-76
- 4.2.2 南渡后普遍的漂泊心理76-79
- 4.3 情真与本色——远离宫廷的幸与不幸79-86
- 4.3.1 何逊之真79-83
- 4.3.2 逊诗尚真的渊源83-86
- 第5章 何逊诗风的继承和影响86-94
- 5.1 何逊诗风与永明诗风的异同86-89
- 5.2 左思、陶渊明、鲍照之诗在何逊诗中的投射89-91
- 5.3 何逊诗歌对阴铿、杜甫的影响91-94
- 第6章 结语94-95
- 参考文献95-98
- 致谢98-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葛晓音;论齐梁文人革新晋宋诗风的功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孙丽;王俭与南齐初的儒学复兴[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怀荣;;齐梁士人的两大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王永平;;萧梁皇族之倡导玄学文化风尚及其原因与影响[J];人文杂志;2009年04期
5 李泽厚;;古典文学札记一则[J];文学评论;1986年04期
6 阎采平;士庶关系与齐梁文学集团[J];文学遗产;1994年03期
7 曹道衡;论东晋南朝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文学遗产;2003年05期
8 吴功正;六朝士风与美学[J];学习与探索;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722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2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