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文本间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文本间性研究
【摘要】:第六代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极具艺术个性的一群人,娄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电影艺术上有着与众不同的价值追求,他以一种极其文艺的方式诗意地讲述都市中人的情感与生活,他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以一种碎片化拼贴的方式深刻地扩展了影视文本的阐释空间。本论文试图从人物塑造、底层叙事、两性关系和叙事风格等方面研究娄烨电影中表现出的郁达夫风格,从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的互文关系中拓展娄烨电影研究的新路径。
【关键词】:娄烨电影 郁达夫小说 文本间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导言6-8
- 第一章 娄烨电影中郁达夫式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8-17
- 1.1 漂泊者的形象以及灵魂的救赎8-11
- 1.2 颓废者的形象以及忧郁的美11-17
- 第二章 娄烨电影中郁达夫式的题材与表现技巧17-24
- 2.1 底层生活电影概述18-19
- 2.2 娄烨郁达夫式的底层生活电影19-21
- 2.3 娄烨底层生活电影中郁达夫式的色彩、光线和意象21-24
- 第三章 娄烨电影中郁达夫式的两性关系和身体表达24-31
- 3.1 同性恋电影概述24-27
- 3.2 娄烨的同性恋电影27-28
- 3.3 娄烨电影里郁达夫式的欲望表达28-31
- 第四章 娄烨电影中的郁达夫式叙事风格31-37
- 4.1 娄烨电影中郁达夫式的抒情31-34
- 4.2 娄烨电影的叙事结构34-35
- 4.3 娄烨电影心灵现实主义研究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39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39-40
- 致谢40-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峤;;葡萄牙文学在中国的译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燕世超;论雅俗文学的界限——兼向朱立元先生请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董静;;荒诞的幽默,变态的幽默,,病态的幽默——评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黑色幽默派小说[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胡晓虹;;谈《半生缘》的自然主义色彩[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程光炜;;民间节日诙谐形式的精神风格化——评劳马的三部话剧[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3期
6 乔焕斌;;隔代的呼应——“好问先生”形象的三重变奏[J];长江丛刊;2015年10期
7 王晓恒;;《盛京时报》小说的现代性分析——以穆儒丐《香粉夜叉》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8 代迅;;艺术终结之后:黑格尔与现代美学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董爱兰;;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陈晓梅;;高校素质教育中传统继承与人文精神的重建——从语文教育回归传统谈起[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琳;变异与重组:海派文学的历史转型研究(1927-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2 刘云;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武汉大学;2014年
3 阮兰芳;日常生活与文学上海[D];山东大学;2014年
4 周成平;20世纪中国小说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吕洁宇;《真美善》的法国文学译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龙;深邃隽永的艺术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炜;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艺术特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慧;理论家和诗人[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余礼凤;论《风萧萧》的主题内涵及叙事艺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贺茜茜;论珍妮悲剧的伦理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露敏;梦窗词对诗词传统的传承及创新——兼论梦窗词研究中“现代派”之争[D];江南大学;2009年
7 任春艳;伊迪斯·华顿小说中的文学自然主义观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方速林;卡夫卡女性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申亚男;未带地图的旅行[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娟娟;《新潮》与问题小说的发端[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7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57667.html